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特指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同)金融制度变迁的起点应该是1979年。此前,中国实行的是一个完全由国家垄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金融制度,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于一身,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各经济主体自主经营能力较低,金融意识极为淡薄。1979年以来,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金融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与推进中国经济整体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二重制度结构中,中国金融制度变迁遵循着特殊的逻辑,即首先遵循的是上层结构的偏好,而不是下层结构的需求。因此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内容和特点。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WTO的加入,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国金融业也将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参与到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在金融的发展和深化中,经济运行中滞后的、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必然因交易费用的增加而引致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也将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轨迹。
本文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回顾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以及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特征,试图寻求进一步的路径选择。
基于以上设想,本文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的意义及研究方法。接下来针对文中所涉及制度、金融制度、制度变迁等基本概念给与了理论界定,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基于历史视角考察的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本章以历史进程为背景,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作出了阶段性的划分。并运用大量较为翔实的史料来深入刻划这一变迁过程。同时对各阶段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第三章: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特征分析。本章运用实证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所具有的强制性、滞后性、渐进性特征。
第四章: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考虑到目前我国金融制度变迁中所存在的非均衡性,本文运用需求——供给这一理论框架,结合金融制度变迁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分析,分别探讨了现阶段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出现需求诱致型与中间扩散型变迁方式的可行性。
最后,在文章的结语部分,给出了现阶段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可能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