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运动疗法对大鼠缺血脑组织BDNF的影响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大鼠缺血脑组织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采取Zea-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成功造模48只大鼠,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的大鼠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24只。运动组给予水迷宫训练和滚笼训练。对照组限制行动。2组大鼠分别进行再分组,分为第1天、第7天、第14天三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每组取3只测量脑组织梗死面积百分率,取5只测量BDNF的阳性表达。结果:在第7天和第14天,运动组脑梗死面积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BDN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中,第14天的脑梗死面积百分率明显低于第7天,第14天BDNF的表达高于第7天,第7天BDNF的表达高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第7天BDNF的表达高于第1天,第14天BDNF的表达高于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使BDNF表达增加,对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第二部分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目的讨论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以同意运动治疗的18例为运动组,以不同意运动治疗的12例为对照组。运动组给于良肢体位摆放和被动运动,并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扩张脑血管等治疗。对照组因不同意运动疗法,故只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扩张脑血管等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血液中的BDNF数量。结果第7天BDNF数量均多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运动组的BDNF数量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14天的BDNF数量多于第7天BDNF数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5%,运动组有效率为88.9%。结论运动疗法可以促进DBNF的表达以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第三部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有无抑郁症状分为两组,抑郁患者组(PSD组)40例,无抑郁患者组(非PSD组)50例,入院后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BDNF含量及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共40例患者(44.4%)发生PSD,轻度抑郁(33.3%),中度抑郁8例(8.9%),中度抑郁2例(2.2%),单变量分析显示,PSD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65.0%对32.0%;χ2=9.732,p=0.002)、基线NIHSS评分[(7.05±4.25)分对(4.35±3.14)分;t=3.465,p=0.001]和出院时NIHSS评分[(5.43±3.02)分对(3.11±2.56)分;t=3.944,p<0.001]显著高于非PSD组,而受教育年限[(9.03±4.51)年对(13.45±5.02)年;t=4.340,p<0.001]、血清BDNF浓度[(16.754±4.451)pg/ml对(29.551±3.213)pg/ml;t=15.827,p<0.001]以及出院时BI[(55.00±28.10)分对(29.551±3.213)分l;t=4.809,p<0.001]显著低于非PSD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BDNF水平是PSD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571,95%可信区间0.416-0.967;P=0.003)结论:高血清BDNF水平是PSD的独立保护因素。第四部分运动疗法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目的讨论运动疗法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神经功能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发病时间在6-72小时的患者,按照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分为对照组、运动组,丁苯酞组,运动治疗+丁苯酞组。并于入院时、治疗后1周、2周分别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血液中的BDNF数量,并给与入院时、治疗后1周、2周四组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并结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的减低率以及病残程度分级进行疗效评定(评分值=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结果各组在危险因素的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刚入院时四组BDNF、NIHSS评分均无差别(P>0.05),经过1周治疗后,运动组与丁苯酞组的BDNF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组与丁苯酞组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治疗+丁苯酞组与对照组相比较BDNF以及NIHS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运动组与丁苯酞组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周治疗后,运动组与丁苯酞组的BDNF值以及NIHS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治疗+丁苯酞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治疗+丁苯酞组分别与运动组与丁苯酞组的BDNF值以及NIHS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运动疗法可以通过提高血中的BDNF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