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经济带东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西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产业承载区。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凸显,资源枯竭、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成为其必然选择,即指要实现“经济强、百姓富”与“生态优、环境好”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提出经济增长要注重“质量、效率、公平、可持续性”,不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按照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在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那么,长江经济带现经济增长质量如何?如何去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经济增长理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与测算方法;然后采用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了2004-2016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将其分解为产出价格效应、投入价格效应、规模报酬效应、技术效率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五大部分;最后运用面板计量模型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对外开放、技术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基于本文展开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下降,由2004年7.76%下降到14年的0.92%,2014年后更表现为负增长,其中2016年为-2.18%,年均增长率减少0.9%。2004-2014年,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2014年后技术效率成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唯一源泉。产出价格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平均年贡献为0.06%。投入价格效应整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零星地促进作用,但在样本期间内个别省市在某些年间表现出逆制作用。规模报酬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逆制作用,主要源于规模报酬系数小于1,规模不经济。(2)在影响因素上,基础设施、进出口贸易、技术水平、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可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系数分别为0.1494、0.1862、7.1399、0.0123。从各系数大小关系可知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GTFP的增长源泉。外商直接投资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第二产业占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作用系数为-0.2508;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其中拐点为0.0183。基于以上实证结果,对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大研发强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便于各省市之间实现“技术共享”,完善信息设备,为技术与知识扩散提供直通渠道;优化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向“三二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紧跟“一带一路”的步伐,扩大对外开放,为国际贸易往来提供更多渠道;合理进行污染治理投资,以防过多的污染治理投资额挤占资本投资效益。本文的主要贡献为:第一,运用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法来测度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文献较少,且多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没有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考虑随机因素的随机前沿分析法更加接近经济现实。第二,运用能值分析法实现SO2、废水、固体废弃物等非期望产出价格的衡量。以往文献中多采用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作为衡量指标,但长江经济带现面临的环境污染状况显然说明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大,使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衡量有失偏颇。采用能值分析法,借用各污染物、GDP的能值转换率将污染排出物转换为以亿元衡量的货币,是相对而言最合理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