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案件审判的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陪审制度发展到今天在各国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审判中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是吸收了国外陪审制度有益成分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众参与的司法制度。它既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又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促进了司法公开,是人民当家做主原则在司法领域的体现,为中国司法审判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体现了我国司法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性,同样也体现了我国国家管理的群众性。吸纳人民陪审员进入法院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可以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起到直接有效的监督,有助于当今中国司法公正廉洁的实现。也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尽如意人的地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改变我国人民陪审员尴尬的地位,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应有的作用,发挥人民陪审制度的优越性等问题亟需通过法律的完善和制度的保障来实现。本文介绍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探索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一些构想。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组成。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陪审制度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了陪审员和陪审制度的相关概念,对与陪审员相似的概念进行了区别。阐述了陪审员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陪审制度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使大众在审判中获得了一种朴素的平等感,由此引出陪审制度的价值。陪审制度的价值表现为体现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对司法进行监督。介绍了我国的陪审制度及其发展情况,从陪审的萌芽初步确定到恢复发展等阶段进行了分阶段的阐述。总起来讲我国的陪审制度起步较晚,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在发展中曲折前进。第二部分是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主要提出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陪而不审”“审而不议”、陪审员社会认知度较低在审判中对判决结果的影响低、在审判中积极性较低和陪审员的经费缺口较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主要是法律规定尚不完善、陪审员的遴选制度和人员配比不科学、陪审员的职权不明晰及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同时也指出我国人民陪审员的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对策,简要对比了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陪审制度的不同,介绍了西方陪审制度发展的优秀经验,陪审团制度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且目标明确,其组成人员大众化和非专业化,仅对案件的事实部分有裁决权,陪审团的裁决有秘密性、一致性等规则、法官对陪审团有指示的义务、陪审团的庭审态度严守中立等方面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分析了优秀经验能够移植借鉴的办法。最后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完善健全人民陪审员的遴选方法、建立有效的人民陪审员监督管理机制、健全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制度、提高人民陪审员的社会认知度、落实加强人民陪审制度的经费保障等几方面对如何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指出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的可行性。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在要求,是民众参与司法活动,实现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人民陪审制度承载着民意疏通等多种功能,是民意进入司法的直接通道,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助于提高司法的权威性与社会公信力,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的法治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对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