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淋滤的城市污泥调理技术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_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污泥产量逐渐增加,并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快速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体积庞大、成分复杂制约着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剩余污泥含水率很高,使得活性污泥体积庞大,给活性污泥的处理处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改善污泥脱水势在必行。研究指出污泥脱水是一昂贵的过程,而且人们·对其理解严重缺乏。污泥的处理和处置费用占据整过污水处理过程费用的35-50%。因此,城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已经变成污水处理过程中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采用生物淋滤-Fenton氧化联合使用工艺对城市污泥进行了调理研究。利用氧化硫硫杆菌将还原性硫氧化成硫酸使污泥体系的pH降低,以满足Fenton试剂对pH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单质硫投量为3g/L的条件下,污泥pH降至2.5约需2.0d。生物淋滤显著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比阻从处理前的6.45×1010s2/g下降到2.05×1010s2/g,降低了70%,但污泥仍属难脱水污泥。此外污泥稳定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生物淋滤-Fenton氧化联合调理城市污泥的最佳H2O2/Fe2+、H2O2和Fe2+投量、反应时间分别为2、4g/L和2g/L、60min,经过生物淋滤-Fenton氧化联合处理后的污泥属易脱水污泥,其污泥比阻、SV和泥饼含水率分别从6.45x1010s2/g、97.0%、91.42%下降至3.56x108s2/g、59.0%、79.47%。经处理后污泥的稳定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污泥VSS减少率为41.93%。此外,生物淋滤-Fenton氧化联合调理后,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泥脱水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生物淋滤.-Fenton氧化联合调理污泥过程中,当反应时间在60min以内,SV随着污泥比阻的减小而减小;但当反应时间超过60min后,SV则随着污泥比阻的减小而增加。采用生物淋滤-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联合使用工艺对城市污泥进行了调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加亚铁离子能明显加快污泥生物淋滤速率;FeSO4·7H2O投量为8g/L时,污泥pH降至2约需1.5d。生物淋滤显著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生物淋滤后使污泥比阻从6.45x1010s2/g降到1.45x1010s2/g,降低了77.52%,但污泥仍属于难脱水污泥。回调淋滤污泥pH至6,投加PAC及PAM对淋滤污泥进行强化调理。结果表明,单独使用PAC与PAM的最佳投量分别为200mg/L和50mg/L;联合使用PAC与PAM时,PAC与PAM的最佳投量分别为100mg/L和25mg/L,污泥比阻和滤饼含水率分别为2.02×108s2/g和74.81%,污泥属于易脱水污泥。与单独使用PAC与PAM相比,PAC与PAM联合使用调理污泥费用低、处理效果好。
其他文献
炼油碱渣废水是比较难以处理的废水,具有恶臭、色度高、化学耗氧量(COD)高、可生化性低、有毒有害等特征,如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则会造成水体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
韩国经济率先全面复苏韩国曾是东亚金融危机的“重灾区”。1997年下半年从泰国开始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快席卷东亚各国和地区,韩国遭受了巨大冲击,成为“重灾区”。韩元迅速贬值
化石燃料的不断耗竭以及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使得新能源的研发备受关注。新型可再生的储能体系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体积小,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循环稳定性好,可持续
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储存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资源,这对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从自然资源的总体情况、国民的资源意识、
<正> (一)意义在文学史上,西方经典文学中那种决绝、酷烈、紧攥不放,横下一条心进行到底的自审模式,在《神曲》、莎士比亚悲剧、《浮士德》、卡夫卡、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等人
我国的煤炭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由于粗放的发展模式以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低效率的能源利用方式,导致燃煤烟气中颗粒物的排放越来越多,其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燃煤烟气颗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
民主政治是以民主、法治为内核的现代政治制度,它的实现需要充分的公民社会基础,反过来,公民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民主政治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和发展的空间,二者之间应该是一种相生
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是指国家财政拨款,用来进行基础建设的项目,主要提供非竞争性、非盈利性的公共产品。其中也有部分虽有收益,投资回收周期较长或投资收益率过低的基础建设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日渐兴起,正形成为一个完善的全球研发网络。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拓展国际市场,跨国公司改变传统的研究开发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