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毛刺为主的肝肾脾胃养护法、常规针刺综合疗法及非针刺综合疗法三种不同干预方法的比较,深入探讨三种不同疗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额部平均温度的变化,客观评价以毛刺为主的肝肾脾胃养护法对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三种疗法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与额部平均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亚健康失眠临床效评估和转归提供一项新的客观评价手段及客观指标。方法:基于随机对照、单盲的实验设计方法,本课题纳入90例亚健康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各30例,观察时间为2个疗程,每个疗程6天。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PSQI评分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治疗前后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患者左右额部(以人体正中线为界)温度,结果取全额平均温度,并与临床PSQ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观察额部红外热图温度与PSQI评分之间有无关系。具体分组如下:实验组:背俞穴毛刺(电针)+点穴+药熨疗法;对照组1:背俞穴常规针刺(电针)+点穴+药熨法;对照组2:点穴+药熨疗法本研究过程中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所接受的量表测评及红外热成像额部温度测定均由专人负责,并将所有数据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建立数据库,采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失眠总有效率比较其中除去脱落例数,每组各有总例数为28例,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53.57%、21.43%,三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种不同疗法对治疗亚健康失眠均有效,且以毛刺为主的肝肾脾胃养护法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及非针刺综合疗法。(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①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各项比较本研究从PSQI中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六个维度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分值变化情况:a.组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实验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方面经统计P<0.01,有显著差异,在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情况方面,经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经统计P<0.01,有显著差异,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方面情况也有好转,经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在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睡眠障碍方面治疗前后经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改善不明显(P>0.05);提示三种疗法均在亚健康是失眠的某些维度有一定程度上改善。b.三组治疗后组间比较,三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睡眠质量。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比较a.三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经检验P=0.00<0.05,均有显著差异,提示三种疗法对于调节亚健康失眠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均有效。b.三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01<0.05,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P=0.048<0.05,实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P=0.00<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P=0.042<0.05,提示:实验组改善亚健康失眠效果最佳。(3)红外热像图额部温度比较a.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全额均温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种疗法对于调节亚健康失眠患者全额均温均有效;b.三组治疗后组间全额均温比较经统计P=0.00<0.01,有显著差异,提示肝肾脾胃养分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额部红外热图温度及PS护法对亚健康失眠患者全额均温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综合疗法。(4)红外热图温度与PSQI评QI总分相关性分析,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均为P<0.05,最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红外热图温度与PSQI对比分析,散点图有直线趋势,异常点不明显,治疗前及治疗后红外热图温度与PSQI评分均具有相关性,并且呈正相关。结论:毛刺为主的肝肾脾胃养护法治疗亚健康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毛刺为主的肝肾脾胃养护法在改善亚健康失眠患者额部平均温度方面效果最佳;且该法在改善亚健康失眠患者睡眠及调节额部红外热图平均温度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及非针刺法,治疗前后患者额部红外热图温度与PSQI评分成正相关关系,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判定亚健康失眠临床疗效的一种客观评价指标,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