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虎龙杂交斑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以喷雾干燥血球粉和鸡肉粉为单一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及低鱼粉饲料中豆粕蛋白替代鸡肉粉蛋白对虎龙杂交斑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肠道、肝脏组织学和诱食、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实验内容和结果如下:1.饲料中喷雾干燥血球粉蛋白部分替代鱼粉蛋白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饲料利用及摄食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来探讨饲料中喷雾干燥血球粉蛋白部分替代鱼粉蛋白对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 ×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摄食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等氮(53.5%粗蛋白,干重计)、等脂(7.5%粗脂肪,干重计)、等能(340kcal/100g干物质)饲料,其中以全鱼粉组为对照(FMP),用喷雾干燥血球粉蛋白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15%(HPP15)、30%(HPP30)、45%(HPP45)、60%(HPP60)、75%(HPP75)、90%(HPP90)的鱼粉蛋白。选取630尾规格一致的虎龙杂交斑幼鱼(初重5.27±0.05g/尾)随机分配到21个浮动网箱(L120cm ×W70cm ×H 50 cm),每个网箱放30尾鱼,每3个网箱随机分配至一个容积为6 m3(L 3 m ×W 2 m ×H 1m)的水泥池中。每天早上8:00和下午4:00对实验鱼进行饱食投喂。实验采用流水养殖模式,自然光照,每天定时检测水质。实验结果表明:虎龙杂交斑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受饲料中不同水平喷雾干燥血球粉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影响(P<0.05),饲料中喷雾干燥血球粉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升高,各试验组的增重率、饲料系数、饲料摄入量、蛋白质保留率及蛋白质效率成极显著下降趋势,其中HPP75组和HPP90组显著低于FMP组。以增重率为参照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和二次折线模型计算得出饲料中喷雾干燥血球粉最适替代水平在17.3%-23.3%之间。投喂高水平替代组(75%-90%)实验鱼下丘脑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及食欲素(Orex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肠道组织学中,投喂高水平替代组(75%-90%)饲料同样显著降低了实验鱼前肠和中肠的皱襞高度(Fold height,hF),肠上皮细胞高度(Enterocyte height,hE)和微绒毛高度(Microvillus height,hMV)(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喷雾干燥血球粉蛋白在虎龙杂交斑幼鱼饲料中替代鱼粉蛋白的最适比例在17.3%-23.3%之间,当饲料中使用高水平喷雾干燥血球粉蛋白(75%-90%)替代鱼粉蛋白时会对虎龙杂交斑的生长性能、饲料摄入量、饲料利用率和肠道发育及下丘脑食欲相关基因表达产生不利影响。2.饲料中鸡肉粉蛋白部分替代鱼粉蛋白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饲料利用及摄食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来探讨饲料中鸡肉粉蛋白部分替代鱼粉蛋白对虎龙杂交斑幼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生长、饲料利用及摄食的影响,实验设计了8组等氮(53.5%粗蛋白,干重计)、等能(348 kcal/100g干物质)饲料,其中以全鱼粉组为对照(FMP),用鸡肉粉蛋白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10%(PBMP10)、20%(PBMP 20)、30%(PBMPP30)、40%(PBMPP40)、50%(PBMPP50)、60%(PBMP 60)、70%(PBMP 70)的鱼粉蛋白。选取720尾规格一致的虎龙杂交斑幼鱼(初重6.0±0.05g/尾)随机分配到24个浮动网箱(L120cm ×W70cm ×H50cm),每个网箱放30尾鱼,每3个网箱随机分配至一个容积为6 m3(L3 m ×W2 m ×H1 m)的水泥池中。每天早上8:00和下午4:00对实验鱼进行饱食投喂。实验采用流水养殖模式,自然光照,每天定时检测水质。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鸡肉粉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达到70%未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产生负面影响,各组增重率、存活率、饲料系数、日饲料摄入量、蛋白质保留率及蛋白质效率未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水平上升,实验鱼肝体比和肥满度显著降低且全鱼和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组织学方面,虎龙杂交斑幼鱼前肠,中肠和后肠的皱襞高度(Fold height,hF),肠上皮细胞高度(Enterocyte height,hE)和微绒毛高度(Microvillus height,hMV)未有显著差异(P>0.05)。投喂较高替代水平(50%-70%)的实验鱼肝脏中出现肝细胞肿胀和脂质空泡现象,其中PBMP70组最为明显。各实验组下丘脑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protein,AgRP)及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的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在饲料中使用鸡肉粉蛋白替代70%的鱼粉蛋白不会影响虎龙杂交斑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诱食相关基因表达和肠道健康。但由于鸡肉粉脂肪含量过高,当鸡肉粉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超过50%时,由鸡肉粉所带来的饲料高脂肪会导致鱼体脂肪过度沉积,可能对实验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3.低鱼粉饲料中豆粕蛋白替代鸡肉粉蛋白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饲料利用及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来探讨低鱼粉饲料中豆粕蛋白替代鸡肉粉蛋白对虎龙杂交斑幼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生长、饲料利用及免疫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组等氮(53.5%粗蛋白,干重计)、等脂(11.0%粗脂肪,干重计)、等能(340 kcal/100g干物质)饲料。其中以全鱼粉组为对照(FMP),在低鱼粉(25.99%,干重)饲料中用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SBMP0)、7%(SBMP7)、14%(SBMP14)、21%(SBMP21)和28%(SBMP28)的鸡肉粉蛋白。选取270尾规格一致的珍珠石斑鱼幼鱼(初重6.8±0.08g/尾)随机分配到18个浮动网箱(L 120cm ×W 70 cm×H50cm),每个网箱放15尾鱼,每3个网箱随机分配至一个容积为6 m3(L 3 m ×W 2 m×H1m)水泥池中。每天早上8:00和下午4:00对实验鱼进行饱食投喂。实验采用流水养殖模式,自然光照,每天定时检测水质。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使用豆粕蛋白替代鸡肉粉蛋白未对虎龙杂交斑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产生显著影响,各组增重率、存活率、饲料系数、日饲料摄入量、蛋白质保留率及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脏体比、肠系膜脂肪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及全鱼和肌肉体组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不同实验组饲料的实验鱼头肾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epoxy chloropropane Kelch sample related protein-1,Keap1)、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基因表达水平未有显著差异(P>0.05)。肠道组织学方面,随着饲料中豆粕蛋白含量升高,虎龙杂交斑幼鱼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Foldheight,hF),肠上皮细胞高度(Enterocyte height,hE)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前肠、中肠和后肠的微绒毛高度(Microvillus height,hMV)显著降低(P<0.05),同时还发现后肠的皱襞高度和肠上皮细胞高度有显著降低趋势(P<0.05)。此外当低鱼粉饲料中豆粕蛋白替代鸡肉粉蛋白超过14%时,实验鱼的肝细胞出现肿胀及细胞核偏移现象。由以上结果可知:在虎龙杂交斑饲料中使用鸡肉粉和豆粕组成的复合型蛋白源能成功替代70%鱼粉蛋白不会影响实验鱼生长,在低鱼粉饲料中使用豆粕蛋白替代14%以上的鸡肉粉蛋白时可能会对肠道发育和肝组织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