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版画的深刻变革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作为肇始。鲁迅先生曾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1现代版画以新兴木刻运动为契机,由复制木刻走向创作木刻,改变其原有作为复制印刷的手段而成为独立的画种。民国时期新兴版画运动的研究在中国近现代版画史的宏观逻辑框架中是新兴木刻运动的萌芽期与成长期,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兴版画运动之所以影响深远,其一便是其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战时宣传的主要工具。新兴版画运动的大众化,一方面来自木刻作家与木刻社团的推动;一方面是普罗艺术思想及文艺大众化思想指导下的木刻作品深入生活,反映时代;木刻本身作为一种“传播方式”,而展览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再传播”。自1931年起开始举办的新兴版画展览,其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展览是否是木刻走向大众的渠道之一?又如何与木刻社团、媒体报刊等发生互动关系而影响版画运动的整体发展?本文立足于从展览角度入手,在史料分析与数据分析中解决这几个问题。关于新兴版画运动,在文献辑录、书信整理、木刻社团、出版物等角度已有较为详实的史料基础,新兴木刻运动时期的重要版画家的个案研究、民国时期外国版画的引进对创作木刻的影响,不同时期创作木刻的图式特征与表现语言、区域性木刻发展,也都有相关的研究性文章,而从展览角度切入新兴版画的发展的文章很少。本文希望能基于现有的研究文献及史料,第一章讨论新兴版画展览的产生与发展阶段,从统计学、社会学等角度讨论其规模数量、时空分布等特征,将展览按照组织类型分类整理,探讨展览的组织模式,第二章具体梳理媒体报刊对展览的作用,对展览与报刊、画报等的互动关系进行考察,讨论新兴版画展览如何成为主要的活动方式,第三章则是展览对于版画创作以及对于新兴版画运动整体发展的实质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