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基金业己经继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后,成为金融体系的另一大支柱,各种类型的基金在经济投资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基金业随着《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出台,也开始步入快速健康发展阶段。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整个股市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基金的快速发展不但丰富了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推动了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机会,同时也给基金公司带来了空前激烈的竞争。基金公司的良莠不齐也对政府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评价基金的业绩成为一个紧迫而且必要的问题,而基金的市场择时能力则是基金业绩的一个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本文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市场择时能力进行了一番实证研究。对于一个基金而言,一般来说其业绩来源有四个方面:1、市场一般收益水平。2、基金的市场风险水平。3、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才能。包括证券选择能力,时机选择能力,分散化程度等4、基金经理的运气。基金业绩分解研究主要是对基金经理的积极投资能力—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判断能力进行识别。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也就是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判断能力。经过40余年的探索,国外对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成果,这给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益的参考,但是在国外林林总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争议和不足,而且国内外基金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相关市场环境、管理运作机制上的差异使我们又不能照搬国外的成果,必须尊重我国实际进行研究。目前,国内针对如何规范基金运作和监管、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等的定性讨论较多,而对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且研究方法创新不足,研究内容比较单一。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大多采用单因素模型和Sharpe比率等对基金的风险调整总业绩和收益进行度量,而对基金业绩的基金经理的积极投资能力、基金绩效的综合评价等的系统研究,则由于我国基金业起步晚,基金市场发展不成熟,有关基金的历史数据跨度不长,所以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并不多。本文试图采用分别基于CAPM和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的T—M模型、H—M模型和C—L模型等国外常用的较成熟的方法,对我国的证券基金进行业绩分解评价。样本期间为2004年4月到2006年年末,这之中经历了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和2005年股改后股市大幅上涨,即一轮完整的熊市和牛市,以期全面评价基金经理们在这一股市波动中表现出的业绩特点和股票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本文分析了基金在考察期内的业绩特征,采用了运用Treynor指数Sharpe指数和Jensen指数来分析样本基金业绩特征。另外重点分析了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判断能力。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在分析基金择时择股能力时,不仅使用了参数检验,还使用有非参数检验方法。在使用参数检验时,不仅使用了单因素模型,还使用FF3模型,将单因素T-M, H-M, C-L模型扩展为三因素的T-M, H-M, C-L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判断能力加以检验,克服了国内已有研究多使用单因素模型的局限,风险调整上也比单因素模型更加完备。另外,在数据的选择上,选取了2004年4月到2006年12月这一完整的熊牛周期,以便更为完整的刻画基金的投资能力。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从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分解的理论研究,详细论述了基金市场择时能力的概念,并对国内外基金市场择时能力的研究模型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做了一定的总结归纳。第二三部分是本文的实证部分,通过10只封闭式基金从2004年到2006年的业绩数据,来研究基金的业绩特征以及择时选股能力;第四部分分析影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因素。在第五部分是针对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提出的几条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10只基金的实证结果得到了以下主要的结论:1、考察时期内基金整体取得了高于无风险的业绩并且优于市场基准组合,但是各基金周收益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基金业绩齐涨共跌的情况很明显。2、实证结果说明我国基金的非系统风险在总风险所占比重较大,基金组合的多样化程度较低,基金的非系统风险大。3、非参数检验方法表明,样本基金并不能预测到未来一个季度的行情而主动变化仓位,没有数据能够证明作为专家理财的证券投资基金有市场实际选择能力。4、样本中大部分证券投资基金在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作为一个完整牛熊转换时段,用TM方法和HM方法检验时机选择能力和股票选择能力时,显示只有个别基金表现出了明显的选股能力,除了个别的基金表现出了比较显著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外,基金的择时能力并不明显。基金在对未来行情的预期能力很低。大部分基金收益或者损失来源于整个市场的上升或者下跌。在采用三因素模型之后,模型对基金的超额收益有了更强的解释能力,表明模型拟和程度的修正后的可决系数整体上有所提高。新加入的两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三因素模型较但因素模型可靠性更强。而得到的结论却仍然是基金基本上不具有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和个股选择能力。针对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我认为尽管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尽管整体业绩超过了市场基准,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基金业绩相关性较强,质量不高,表现在基金不具备证券时机选择能力。原因主要在于:1、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限制了基金的业绩表现。2、投资风格大致雷同且变化较快,可导致了基金投资的短期性及业绩的不稳定性,造成多数基金最终失去投资风格而成为随波逐流的品种。3、基金经理人不稳定,较短的时间内更换基金经理,不可置疑的给基金的成长打上“短视”的烙印,不利于发挥出基金的特色和风格。4、对基金管理者的监管不到位、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比较大,容易作出牺牲投资者利益而满足自身利益的事情。而笔者对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1、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增强证券市场的效率。2.、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切实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公开度。3、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基金评级体系,这种基金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具有较好的时间延续性,要考虑我国基金投资者投资不够分散的特点,并且需要分析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