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互动话语中的人物指称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ongying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儿童指称研究当中,大多数学者采用了实验和故事讲述手段进行了研究,且只关注到语言单模态形式。但日常交际中,儿童谈话内容不受限制,随性而为且伴随大量的非语言形式,是多种模态的配合。本研究旨在探讨学龄前儿童日常交际中,儿童指称形式的共时特征、历时特征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等多模态形式如何协同表达意义。
  本研究考察了10名学龄前(2-5岁)儿童自然互动话语中的人物指称形式,具体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学龄前儿童的人物指称形式具有怎样的共时特征?(2)学龄前儿童的人物指称形式具有怎样的历时变化?(3)学龄前儿童指称人物时如何使用多模态符号协同表达意义?
  本研究采用手机摄像的方法收集儿童的自然语料,时间持续7个月。语料收集后,对语料视频进行转写,得到本研究所需的文字和图片,然后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语料进行分析。
  在本研究发现:(1)学龄前儿童主要采用语言、非语言、语言加非语言的形式表达人物指称形式,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3岁半以前女孩比男孩指称形式发展更快,3岁半以后差异逐渐减少;国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儿童较英语儿童而言代词形式和名词形式发展更慢。(2)年龄差异上面,随着年龄增加,学龄前儿童语言形式更加丰富,同时伴随着非语言形式的减少。(3)学龄前儿童使用多模态人物指称协同表达意义时有三种表现:语言为主,非语言为主,以及语言非语言处于同等地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简单断言构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语言现象。以往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主要分为传统研究和构式理论研究两种视角。传统研究主要依据动词“是”前后成分的指称内容,将其分为“等同”和“归属”两大类型,并对其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从构式理论视角出发的研究则依据动词“是”前后成分的语义关系,将其分为:“定指”,“述谓”和“等同”三大类型。两类研究针对简单断言构式其句法、语义特征的研究成果丰硕,不
学位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水平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事关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先前的研究鲜有深入探讨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知,及其与专业发展的关系。  本文以高校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依据社会心理学自我认知、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究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知与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