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2011年3-5月和2012年3-6月连续两年总计12个航次的生态调查数据,对春季九龙江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2012年5月25日高、低潮航次调查数据的对比,并结合其它调查航次的调查结果,重点讨论了潮汐效应对春季九龙江口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的影响。另外,针对弗洲指突水母(Blackfordia virginica)在九龙江口水域逐年增多的现象,对弗洲指突水母在九龙江口的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了其在九龙江口的出现时间和主要分布范围,并尝试从弗洲指突水母和其它浮游动物数量变动的规律中探索小型水母暴发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机制,以期作为水母暴发研究的有益补充。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春季九龙江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变化2011年选择在低潮时进行采样,调查水域共记录47种(类)浮游动物及15类浮游幼虫,分别隶属于桡足类、水螅水母类、软甲类等共9个类群。平均丰度为298.49ind./m3,受九龙江口复杂水文状况的影响,不同时间不同调查站位之间的浮游动物丰度值差别很大,无明显变化规律。调查水域总计发现5个优势种(类),分别为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q)、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纺锤水蚤(Acartia spp.)、右突歪水蚤(Tort anus dextrilobatus)和短尾类溞状幼体(Zoea larvae of Brachyura)。2012年为高潮时采样,调查共记录浮游动物72种(类)和15类浮游幼虫,种类组成结构和2011年相似,但检出的桡足类和水螅水母类的种(类)数较2011年有较大增幅。浮游动物平均丰度2534.16ind./m3,呈现由河口内向河口外递减的规律。总计发现优势种6种(类),与2011年相比,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成为优势种:火腿伪镖水蚤优势度高达0.55,是2012年调查水域的绝对优势种。2、潮汐作用对九龙江口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潮汐效应及由此带来的盐度变化是影响九龙江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水域高潮时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低潮时复杂,高潮时采集到的浮游动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均明显高于低潮时采样的结果。同时潮汐效应还显著影响九龙江口浮游动物的平面分布,涨潮时,海水作用增强,河口低盐种如火腿伪镖水蚤和弗洲指突水母随涨潮的海水向河口上段退缩;退潮时,海水作用减弱,火腿伪镖水蚤等河口低盐种则扩布至河口外侧。3、春季弗洲指突水母在九龙江口的时空分布2011年春季,调查水域弗洲指突水母平均丰度为3.09ind./m3,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0.8%。数量高峰出现在2011年5月8日航次,丰度值为11.46ind./m3,占该航次水螅水母数量的82.0%,浮游动物总丰度的3.2%。2012年弗洲指突水母平均丰度为62.2ind./m3,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5.4%。数量峰值出现在2012年5月4日航次,其丰度为303.8ind./m3,占该航次水螅水母类丰度的90.0%,浮游动物总丰度的24.7%。连续两年,弗洲指突水母都在4月中下旬开始出现,5月上旬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之后其数量开始回落。弗洲指突水母种群数量的变动主要受表层水温变化的影响,当表层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弗洲指突水母开始零星出现,5月上旬当表层水温在22℃左右时,其种群数量达到高峰,而当表层水温超过24℃时其数量开始急剧回落。弗洲指突水母在九龙江口呈斑块状分布,主要集中在M1站位至M3站位之间的水域,弗洲指突水母在M5站位检出的数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