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尤瑞克林治疗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正的诊断标准,挑选出符合入组要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需经颅脑CT或磁共振检查诊断明确,并排除既往曾发生脑梗死或未发生脑梗死但曾服用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以及脑出血、恶性肿瘤、既往或近期重大手术史、严重心、肝、肾等合并重要器官疾病等患者。将全部符合入组要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及时完善有关辅助检查后按脑梗死TOAST分型分别归类为小动脉闭塞型(SAO)、不明原因型(SUE)、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及其他原因型(SOE)5型。将每一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常规治疗组)及实验组(即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改善循环、补液扩容等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并根据患者血压及血糖情况酌情给予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等药物治疗。全部入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当天未给予药物治疗前均予行NIHSS评分,并于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测得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实验组及对照组组均在住院治疗14天后再次行NIHSS评分及再次于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是否发生变化。结果:1)全部脑梗死患者以TOAST分型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SAO)所占比最高,为33.58%;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次之,占30.65%;其次不明原因型脑梗死(SUE)和心源型脑梗死(CE)各占20.45%和15.32%。2)在没有对患者进行分型的情况下,尤瑞克林治疗组14d后的NIHSS评分降为(5.88±3.75)分,与常规治疗组NIHSS(8.23±5.34)分及治疗前NIHSS(12.57±5.91)分相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没有对患者进行TOAST分型的情况下,经过14d的治疗以后,所有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均含量均呈现出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为(2.17±0.74)μmol/L,与对照组(2.78±1.06)μmol/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在各TOAST亚型急性期均明显升高,其中LAA和CE型急性期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53±0.08)μmol/L和(4.39±0.11)μmol/L。结合各TOAST亚型入院时NIHSS评分,提示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愈高,急性脑梗死病情愈重。5)急性脑梗死以TOAST分型情况下,各亚型经治疗后,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LAA、CE、SUE型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血浆LPA含量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梗死急性期,血浆LPA含量升高,其中大动脉粥样型和心源型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水平相对偏高,因此血浆LPA含量水平可能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2)尤瑞克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型及不明原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更为有效;(3)尤瑞克林可以通过降低血浆LPA含量,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