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的成就目标定向对其动机、情绪、认知和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有影响(Chen&Zhang,2011;Moller&Elliot,2006),研究者因而从个体和环境因素探讨成就目标差异的来源。根据Elliot(1999,2006)提出的成就动机的层次模型,对父母的回溯性依恋风格、学业自我和完美主义分别是基于关系、自我和人格的变量,均属于影响成就目标的个体因素,但未有实证研究同时关注对父母的回溯性依恋风格、学业自我和完美主义与成就目标的关系。与此同时,依恋风格作为早期亲子关系情感联结的表现,影响着个体随后的心理发展,如自我概念和人格倾向等(Shacer&Mikulincer,2009),那么学业自我和完美主义是否可能在依恋风格与成就目标关系间起中介作用?这一问题更缺乏实证研究的检验。因此,本研究有两个目的:第一,调查对父母的回溯性依恋、学业自我和完美主义对成就目标的预测作用;第二,检验学业自我和完美主义在依恋风格对成就目标预测关系中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包括预研究和主要研究两部分。预研究主要对选取的研究工具进行修订,初步检验对父母的回溯性依恋、学业自我和完美主义与成就目标的关系,主要研究则在预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对父母的回溯性依恋、学业自我和完美主义对成就目标预测的模型并加以检验。预研究对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2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87份,包括男生108名,女生79名,平均年龄为21.66岁(SD=1.24)。主要研究同样对分别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457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363份,包括男生112名,女生251名,平均年龄为20.20(SD=1.21)。主要研究的问卷包括经预研究修订的《成就目标测量问卷-中文版》、《父母行为的回溯性报告》、《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多维自我概念》量表中学业自我概念部分,同时增加了《积极完美主义问卷》。主要研究和预研究得到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如下:(1)对母亲的安全型依恋、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业自我均正向预测掌握趋向目标;对父亲的安全型依恋、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向预测掌握回避目标;对父亲的回避型和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向预测表现趋向目标;消极完美主义和学业自我分别显著正向和负向预测表现回避目标。(2)学业自我在早期对母亲的回避型依恋风格与表现回避目标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在对父亲的安全型依恋与掌握回避目标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主要研究和预研究也有各自的研究发现:(1)主要研究发现对父亲的安全型依恋、对父亲的回避型依恋和积极完美主义分别显著正向预测掌握趋向目标、表现回避目标和表现趋向目标。学业自我在对父母的回避型依恋与掌握趋向目标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对父亲的回避型依恋与表现回避目标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在对父母的安全型依恋与掌握趋向和表现趋向目标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在对母亲的安全型依恋与掌握回避目标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完美主义在对母亲的焦虑型依恋与掌握回避、表现趋向和表现回避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以上结果在预研究中并未获得。(2)预研究发现对母亲的安全型依恋显著正向预测表现趋向目标,对父亲的焦虑型和对母亲的回避型依恋显著正向预测表现回避目标;学业自我在早期对父亲的焦虑型依恋风格与表现回避目标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以上结果在主要研究中并未获得。相对于预研究,主要研究观测到更多的对父母回溯性依恋、完美主义和学业自我概念对成就目标的预测作用及完美主义和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预研究和主要研究各自发现的研究结果说明,对父母回溯性依恋、积极-消极完美主义和学业自我概念与成就目标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对不同的被试群体展开更多研究以获得更清楚的认识。本研究为成就动机的层次模型提供了实证性的数据支持,说明2*2成就目标理论框架适合于描述中国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而且,本研究还进一步发展了成就动机的层次模型,初步提出了早期回溯性亲子依恋通过个体的完美主义人格倾向和学业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其成就目标的心理机制。本论文最后还讨论了此项研究的其他贡献、局限及其对教育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