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浓度增加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总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随着全球大气CO2浓度的日益升高,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研究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既可保证试验的CO2浓度,还可以使植物的地上、地下部条件与自然条件下一致,是目前研究植物对大气CO2浓度响应的最理想的方法。本研究以粳稻Asominori和籼稻IR24为供试品种,苗期实验利用室內培养箱加富CO2浓度,以原培养箱CO2浓度为对照(380μmol·mol-1),处理设置为700μmol·mol-1,大田实验利用目前我国唯一的FACE研究平台,以大气CO2浓度的370μmol·mol-1为对照(CK),FACE下增加2001μmol·mol-1,主要研究了高浓度CO2对水稻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FACE对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物质生产与分配、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FACE下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分析,旨在从生理和遗传角度分析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为培育适合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的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高浓度CO2(700μmol·mol-1)条件对Asominori和IR24的发芽率及发芽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使苗高、干物重、粗壮度、根系活力有增加的趋势,根长和根冠比较对照降低;对叶绿素含量和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没有影响;使叶片长度增加,Asominori的长细胞长、短细胞长极显著增加,IR24的短细胞长显著增加。 2.FACE条件下,Asominori和IR24的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穗长、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结实率均比对照有增加的趋势。增长幅度依次分别为:单株产量23.46%和33.21%;有效分蘖数10.58%和5.35%;穗长1.88%和9.00%;一次枝梗数2.85%和7.01%;每穗实粒数6.05%和19.57%;着粒密度3.38%和19.00%;千粒重6.12%和5.88%;结实率0.63%和3.22%。两品种的茎蘖数在各个生育时期均比对照有所增加,茎蘖消长速度高于对照,但成穗率比对照降低了9.34%和5.54%,达到显著水平。相关以及通经分析表明:Asominori和IR24的单株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水平正相关,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每穗实粒数。 3.FACE条件下,Asominori与IR24单个主茎及其各组成部位(叶、茎鞘和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及抽穗后的四个时期中均高于对照,增长率依次分别为4.85%~36.66%和14.75%~40.76%。两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比对照增加29.32%和18.52%;成熟期均比对照增加2.56%和34.13%;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净同化
其他文献
文章以2005-2015年中国知识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学前教育为主题的3431篇文献为样本,利用网络引文分析软件Citespace对选取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词频共现分析以及关键词的突现率
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指导下,从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现状着手,针对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对数学兴趣较低的现象,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
以设备维护的经济性为出发点,对传统设备维护体系的难点与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再对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讨论,尝试建立一种结构关联、随机关联、经济关联的可以实现成
本研究通过4个试验研究预防仔猪贫血的效果和转铁蛋白同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试验一: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氨基酸螯合铁预防仔猪贫血的效果。 设为60mg/kg、100
本文从霸县凹陷整体出发,从构造对沉积控制作用研究入手,运用层序地层学基础理论与分析技术,通过凹陷主控断裂控“型”作用、横向调节带控“源”作用与坡折带控“砂”作用分
博弈论注重研究的是具有相互外部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而且个人的选择要受到其他人选择的影响。它所得出的结论比较符合经济现实和具有实用性,它可以揭示众多经济问题的内在
本文从家具质量观念的演变到家具质量管理观念的变革,分析了工序质量控制的形式和方法,及其在板式家具工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对18mm厚的E1级中密度纤维板(MDF)做
为了提升中压开关柜智能化技术的整体利用效率,探讨中压开关柜智能化技术的利用价值,文章从开关柜程序化的操作技术、开关柜状态监测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叙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土地资源的匮乏,建筑物向空间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建筑物的高层化和超高层化、大跨度桥梁等各种新型构筑物将不断出现,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建筑
冷战结束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耗竭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使得环境问题超越了自身领域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