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布洛芬聚乳酸微球的合成和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目的 制备生物可降解材料外消旋聚乳酸,合成聚乳酸布洛芬微球,研究其理化性质与体外释放。方法 首先用二步法合成外消旋聚乳酸,得到9400,15000,21000三种不同分子量的外消旋聚乳酸作为药物的载体,利用溶剂挥发法制成布洛芬聚乳酸微球,研究其最佳制备工艺,理化性能,并在人工脑脊液中测定其体外释放速度。结果聚乳酸浓度,投药比和明胶浓度可以影响微球的粒径、包封率和载药率。微球无明显的突释现象,药物能够在二周时间内能够缓慢平稳释放,外消旋聚乳酸分子量越大,药物的释放越缓慢。结论 布洛芬聚乳酸微球在人工脑脊液中能够缓慢释放,微球的粒径与体外释放速度和聚乳酸分子量有关。 第二部分 布洛芬聚乳酸微球的体内实验 目的 研究布洛芬聚乳酸微球的在颅内蛛网膜下腔应用的毒副作用以及体内释放效率。方法 将制备的布洛芬聚乳酸微球按不同浓度(3%,5%,10%,20%)注入新西兰大白兔的颅底脑池,观察其症状表现及死亡率,并检测颅内血管、神经和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同时根据安全剂量的布洛芬聚乳酸微球与单纯右旋布洛芬进行体内释放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脊液中的右旋布洛芬浓度。结果 微球在5%的浓度以下动物无死亡,脑组织、神经和血管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炎症细胞反应,微球在颅内蛛网膜下腔能持续稳定的释放2周以上,与单纯右旋布洛芬比较其释放时间明显延长,而且其峰浓度明显低于单纯右旋布洛芬组。结论 布洛芬聚乳酸微球在一定浓度下可以作为一种局部缓释药物应用于颅内。 第三部分 布洛芬聚乳酸微球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布洛芬聚乳酸微球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布洛芬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兔二次注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于颅底脑池聚乳酸布洛芬徽球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注入3%浓度的布洛芬聚乳酸微球lml,观察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和血管壁TNF一a,IL一1日,IL一6的表达。用EUSA法对脑脊液中INF一Q,IL一lp,IL一6进行了检测。结果微球注入后能在二周内平稳释放布洛芬,同时对脑血管痉挛有明确的疗效。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基底动脉壁有明显的病理改变,脑组织、血管内膜以及脑脊液中TNF一,lL一lp,IL一6的表达均明显上调,而治疗组则较SAH组明显减弱。结论布洛芬聚乳酸微球对治疗CVS有效,对多聚体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布洛芬治疗脑血管痉挛可能与其抑制前炎症因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