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和合理利用外资政策的逐步落实,FDI的投入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均衡的进入我国各个地区,而是呈现出东、中、西部区域非均衡分布,“东高西低”的基本格局。FDI的非均衡分布状况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已成为仅次于国内投资的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本文在对国际投资理论及区位理论相关知识和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首先运用Moran I指数实证研究我国FDI的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研究结果显示:全域Moran I指数和分区域Moran Ii指数具有同步变动趋势,即2000年之前的波动曲折和2000年之后的明显上升。这说明,我国省级FDI投入值的分布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群和较强的空间依赖性。 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本文定性描述了我国FDI区域分布的变迁和现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经历了1979~1982年的起步阶段、1983~1991年的成长阶段、1992~2000年的提高阶段和2001年至今调整上升阶段。三大区域的FDI存在绝对差异、相对规模差异和增长速度差异,此外不同来源国FDI的区域选择以及各区域内部FDI的不均衡分布状况进一步加剧了我国FDI区域分布的差异性。通过选用不平衡指数I、锡尔系数T、集中度指数D、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V对我国FDI进行测度得知,从1992年至今,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省际差异正呈逐年缩小之势,但还不足以改变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的客观经济现象。结合我国FDI区域分布的现状和特征,可以预见我国FDI区域分布具有东部继续保持优势,中部增速或可加快,西部尚不明显,以及自南向北转移的发展趋势。 通过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我国FDI区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成本因素、聚集因素和政策因素。在此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筛选出市场规模、市场开放度、劳动成本、劳动力质量、基础设施状况、FDI存量和产业聚集程度等七大因子,采用1992~2009年的数据构建研究东、中、西三大区域FDI区位差异原因的面板数据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市场规模、市场开放度、FDI存量、产业集聚程度、劳动力质量和基础设施与FDI正相关,而劳动力成本与FDI负相关,且各变量的系数均是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为了体现不同区域吸引FDI的影响因素侧重点有所不同,将引进FDI导致产出、收入、进出口和就业等数量效应发生变化的因子称为数量因子(包括市场规模、FDI存量、劳动力成本和基础设施),将引进FDI导致生产技术、消费结构和生态环境等质量效应发生变化的因子称为质量因子(包括市场开放度、产业集聚程度和劳动力质量)。为了进一步探讨三大地区FDI区域性差异的动态原因,将时间样本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研究得知东部地区数量因子的变化幅度小于中、西部地区,而质量因子的变化幅度大于中、西部地区。即传统的区位优势因素,如市场规模、FDI存量、劳动力成本和基础设施仍是中、西部地区吸引FDI的优势所在,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已经由数量因子转变为质量因子,市场开放度、劳动力质量和产业集聚程度对其吸引FDI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已经趋于综合,我国各省市投资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吸引FDI的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在保持目前引资现状的基础上,在引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质量因子”对FDI的吸引作用,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注重提高引资质量,利用FDI促进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起好龙头作用带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FDI自东向西梯度转移将是一个的漫长过程,需要中西部地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加大市场的开放度,发挥资源基础优势,大力发展集聚经济,改善投资环境,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调整和完善我国区域引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