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学传播方式也从纸质媒体转向网络,网络文学作为二十一世纪发展最迅速的文学样式而成为文坛关注的焦点。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首推网络小说,它可以使无名小卒一夜之间成为作家、批评家、读者热捧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诗歌逐渐被边缘化,但网络的出现再一次赋予诗歌重生的良机,有人称之为一次彻底的诗坛革命。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的日益发展,不少理论家和批评家已经对其语言特色、作者构成、鉴赏与批评标准以及与传统文学的异同等问题开始关注。从某种程度上,学术界已逐渐将研究触角伸向某一具体的体裁之中,其中以对网络小说和网络诗歌的研究最有成效。不过,对网络诗歌的研究虽然已有部分成果,但对于中国当代网络诗歌中抒情模式的变迁和构成却较为匮乏,尤其是对于网络诗歌中抒情淡化以及如何扩展网络诗歌抒情空间等问题,依然留有许多研究空间。
本选题研究的切入点和论述重点在于网络诗歌的抒情模式,用于比较的参照系自然是传统诗歌特别是“五四”以来的新诗。这一切入点和侧重对比的研究策略,使本文既不同于对抒情模式这一概念的单一解析,也不同于对网络诗歌的笼统概述,而是从时代的变迁和科技发展等角度,分析从传统诗歌到网络诗歌这一发展历程中抒情模式的变革。据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是:
首先,通过对整个网络文学发展史的梳理来分析网络诗歌在其中的地位,包括对什么是网络诗歌、网络诗歌的主要流派、艺术特色和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评述。其次,从对“网络诗歌是否还需要抒情”的论争出发,来论述抒情在网络诗歌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将传统诗歌与网络诗歌进行比较性分析,剖析“抒情”在网络诗歌中呈现的全新模式,并解析其发生变革的因为。最后,通过对影响当代网络诗歌创作之主客体两方面因素的论述,试图阐释拓展当代网络诗歌抒情空间的具体途径。
由此,形成本论文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从“当代网络诗歌是否需要抒情”的论争开始,针对“诗不抒情”、“抒情的放逐”等观点,结合具体的网络诗歌并在与传统白话诗的比较中,指出抒情是诗歌的本质——且这一本质并不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异。拒绝或完全放弃抒情的“诗歌”将不能被称为诗歌。然后通过对网络诗歌中的抒情诗、哲理诗、议论诗、生活化诗歌等这些诗歌类别的具体分析,来说明抒情对于网络诗歌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要素。
二、指出网络诗歌其抒情的本质没有改变,变异的只是抒情模式。进而阐述抒情模式变革的因为,并试图从创作主体与客体两个层面解析。前者包括网络诗人的自身文学水平参差不齐、网络诗人的反文化、反经典、反逻辑特征、诗人对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所导致文字游戏的狂欢、诗歌语言的过于琐细或过于跳跃会影响诗歌的抒情等;后者包括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诗歌中抒情的影响、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趣味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所导致的文学快餐消费时代的来临、社会对诗歌的冷漠导致功利化心态的泛滥、传统诗歌与网络的结合,使得诗人的生存愈加艰难等具体因素。
三、在论述网络诗歌抒情模式变革的具体因为之后,阐释和描绘抒情模式变革的基本路径,主要概括为三大方面:抒情方式的变革、抒情主体的变革、抒情对象的变革。以上的变革导致网络诗歌较之传统诗歌,一部分抒情得到了强化,一部分产生变异,同时有一部分呈现出抒情淡化倾向。自然,这些特点都是在与传统样式白话新诗的比较中才得以清晰地观照,且本文所借以审视的理论出发点,仍然不可避免地具有传统诗歌审美理论的痕迹,因为全新的网络诗歌美学尚未构成。
四、结合抒情变革的主客观因为和抒情变革的路径,尤其是针对抒情淡化问题,论者从主体与客体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拓展网络诗歌中抒情空间的方法。前者包括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对时代精神的解读、对新型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新型意境的追求四个方面。后者主要从“科技与诗意的矛盾”这个观点出发,对其重新进行解读,阐述科技进步在泯灭一些古典型意境的同时,也为诗歌带来了新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可以滋生新的诗意,进而最终可以拓展网络诗歌的抒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