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找出与颅底脊索瘤患者预后相关的影像、临床因素。 方法:回顾性地查阅2000年4月-2010年10月期间天坛医院首次住院且手术治疗的198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相关病历,记录患者的影像、临床等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应用远期生活质量评分表对全部患者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及随访时的生存状况进行评分。用SPSS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及t检验对可能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分析了17个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影像上脑干有无受压、肿瘤部位分型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的切除程度、患者手术方式(开颅和内镜)、术后有无并发症、术后是否放疗等。 结果:198例颅底脊索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8.3岁,男女比例为1.3∶1;其中127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6-126个月,平均54.9个月,本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0%、80.2%、77.1%、51.9%。入院时KPS平均评分67.1分,出院前KPS平均评分73.8分,随访过程中存活病人的KPS平均评分87.5分,与前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脑脊液鼻漏、脑积水、昏迷)、术后是否放疗及影像上脑干有无受压是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是否昏迷、术后是否放疗对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因素(例如:肿瘤部位分型及分期、病理类型、患者手术方式等)统计学分析显示无统计学意义,不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t检验分析显示生存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及病程长短与死亡组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平均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组病例患者生存曲线趋势显示术后前7年生存率呈阶梯状逐年下降,自术后第8年起曲线趋于水平,提示为术后能存活8年以上者预后可能相对较好。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有无并发症、术后是否放疗及影像上脑干是否受压4个因素是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预后最重要的指标。即术前通过影像学资料查看脑干受压程度,有助于判断预后;对于初次手术治疗患者,应尽量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手术方式开颅及内镜对预后差别不大;对于残留及复发的肿瘤,术后辅助放疗,并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可以明确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有效的提高远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