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共同奋斗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而青年的文化自信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传播与扩散,特别是西方消费文化的输出,其所伴生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中国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将会导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缺失,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会有明显的变化和转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其消费文化培育是形成理性消费方式的重要方面。由于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方式、消费质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这种变化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引导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培育与确立,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青年群体的重要体现。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栋梁,引导大学生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要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度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如何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培育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在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环境、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种各样的消费动机和现象都在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例如,象征性消费、超前消费、流行消费等现象。作为个体消费者,在实现理性消费、和谐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方式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行为的实践指导中更是如此。当代大学生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会实现伟大复兴。文化因素,尤其是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文化,对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此,系统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和动机在消费主义下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科学的、绿色的良性消费文化,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将从消费文化的内涵、特征、发展、本质等方面入手进行理论研究,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培育的理论现状,分析中国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批判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中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进而探索性地提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培育的实践策略,以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 全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简要表明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方法论的研讨等。第二部分是“大学生消费文化培育的理论基础”,为理论构建及分析部分,参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国内外学者论文著作研究,梳理了不同研究视角下的消费观,界定了消费主义的概念,阐述了消费主义的形成过程,消费主义的产生过程及对大学生消费的消极影响。第三部分是“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培育的总体分析”,为现状分析部分,多角度的分析消费观的不同维度,消费文化培育的总体情况、进程、特点、问题及其成因。第四部分是“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培育的理论逻辑”,包括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培育的理念、目标、原则、方法等。第五部分是“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培育的实践策略”,提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培育的具体实践策略,包括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培育的保障、主要场域、基础环节、关键因素四个方面。最后得出结论,社会层面,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宣传、发挥网络健康消费的积极引导作用、加大大众传媒的监督管理;高校层面,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课堂作用、强化专业课的主渠道影响,重点挖掘大学生消费文化的主导作用;家庭层面,要持续灌输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和理财意识、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合理控制大学生日常开销;个人层面,应提高自身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合理规划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