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上市公司金融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股利政策选择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关于股利政策选择的已有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如何制定最优股利政策和投资者的股利偏好两个方面。而随着生命周期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以及金融地理学等交叉学科在公司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股利政策选择逐渐呈现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为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公司股利政策提供了可能。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股利政策选择的相关成果进行了分类回顾与梳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其次,基于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逻辑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时间视角和空间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学解释及理论猜想;再者,结合公司治理及信息环境等要素,分别从生命周期和上市时间这两个角度,证实了股利政策的时间效应,从地理位置和地区同群这两个角度,考察了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最后,在梳理全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按照如下逻辑展开:
围绕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进而提出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股利政策选择表现出了时间趋势特征与地区差异化特征。大多数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谷值出现在5—7年,股利支付率的谷值则出现在6—8年,且受到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显著影响;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率均随着成长性分位数的提升而呈现出了倒U趋势;上市公司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其股利支付意愿和股利支付率越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股利支付意愿及支付率总体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且存在地区粘性。基于上述股利政策选择逻辑的特征性事实,本文给出了时间视角和空间视角下的理论猜想,以体现股利政策选择特征背后所隐含的经济学逻辑。对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与理论逻辑的梳理,有助于更为清晰地刻画分红行为及其所呈现出的规律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股利政策时间效应,验证了上市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股利政策选择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代理理论等,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市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股利政策的关系,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股权结构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股利政策的进一步影响。研究表明,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率均在成熟期较高,而在成长期和衰退期较低。此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股权结构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影响程度由成长期至衰退期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动趋势。
基于上市时间视角的股利政策时间效应,实证判别了股利政策U型时变规律的理论猜想及其隐含的经济学内涵,扩展了已有文献中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基于信息反映周期和行为股利理论等,选取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测度并验证了16年间股利政策“是否”以及“如何”随上市时间动态波动。研究发现,公司股利政策的两个维度,支付意愿及支付率均随着上市时长增加而服从U型曲线特征,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时变规律;支付意愿的拐点通常出现在上市后6年左右,支付率的极值点位置约在7年左右,且不同样本组别的拐点位置基本稳定。因此,股利政策存在显著并稳健的时变效应。
基于地理位置视角的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对上市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重新估算,探讨其所处中心地区或偏远地区对股利支付行为的影响。基于金融地理学和地理空间决策,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所处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并对可能存在的传导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地处偏远地区的上市公司不倾向于多发股利。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融资约束对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存在中介效应,同时信息环境、资产负债表质量对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且作用效果对中心地区与偏远地区存在差异。
基于地区同群视角的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主要考察同一地区内公司之间互动行为对股利政策的交叉影响。依据股利信号理论、行为理论和新制度理论的逻辑模仿率,地区内企业存在动态竞争关系,本企业易受到地区内同伴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股利政策容易产生同群,进而响应地区企业集群行为。选取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的市场数据,对股利政策选择的地区同群进行实证判别,探讨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内部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及选择动机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股利政策选择,存在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同一地区内部选择向上模仿领头企业;低成长性、股价低估的公司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更显著,同时,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其集群行为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本文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判别,并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管理者、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正确制定、合理评估和科学监督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给出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围绕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进而提出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股利政策选择表现出了时间趋势特征与地区差异化特征。大多数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谷值出现在5—7年,股利支付率的谷值则出现在6—8年,且受到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显著影响;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率均随着成长性分位数的提升而呈现出了倒U趋势;上市公司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其股利支付意愿和股利支付率越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股利支付意愿及支付率总体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且存在地区粘性。基于上述股利政策选择逻辑的特征性事实,本文给出了时间视角和空间视角下的理论猜想,以体现股利政策选择特征背后所隐含的经济学逻辑。对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与理论逻辑的梳理,有助于更为清晰地刻画分红行为及其所呈现出的规律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股利政策时间效应,验证了上市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股利政策选择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代理理论等,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市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股利政策的关系,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股权结构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股利政策的进一步影响。研究表明,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率均在成熟期较高,而在成长期和衰退期较低。此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股权结构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影响程度由成长期至衰退期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动趋势。
基于上市时间视角的股利政策时间效应,实证判别了股利政策U型时变规律的理论猜想及其隐含的经济学内涵,扩展了已有文献中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基于信息反映周期和行为股利理论等,选取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测度并验证了16年间股利政策“是否”以及“如何”随上市时间动态波动。研究发现,公司股利政策的两个维度,支付意愿及支付率均随着上市时长增加而服从U型曲线特征,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时变规律;支付意愿的拐点通常出现在上市后6年左右,支付率的极值点位置约在7年左右,且不同样本组别的拐点位置基本稳定。因此,股利政策存在显著并稳健的时变效应。
基于地理位置视角的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对上市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重新估算,探讨其所处中心地区或偏远地区对股利支付行为的影响。基于金融地理学和地理空间决策,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所处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并对可能存在的传导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地处偏远地区的上市公司不倾向于多发股利。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融资约束对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存在中介效应,同时信息环境、资产负债表质量对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且作用效果对中心地区与偏远地区存在差异。
基于地区同群视角的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主要考察同一地区内公司之间互动行为对股利政策的交叉影响。依据股利信号理论、行为理论和新制度理论的逻辑模仿率,地区内企业存在动态竞争关系,本企业易受到地区内同伴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股利政策容易产生同群,进而响应地区企业集群行为。选取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的市场数据,对股利政策选择的地区同群进行实证判别,探讨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内部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及选择动机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股利政策选择,存在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同一地区内部选择向上模仿领头企业;低成长性、股价低估的公司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更显著,同时,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其集群行为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本文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判别,并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管理者、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正确制定、合理评估和科学监督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给出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