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心脏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约为15%-40%。虽然AF多发生于术后72h以内,并且多是自限性,但是仍然增加了休克、卒中、肾功能不全及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得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增加。近期研究显示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术后房颤的预测因子。本实验通过检测行CABG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NT-pro-BNP水平,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是否是CABG术后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选择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15例,男性70例,女性45例,年龄43-79岁,体重50—81kg。所有入选者均仔细询问病史,除外标准:既往有房颤发作史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60天内患急性冠脉综合征者;严重肝、肾及血液系统功能障碍者;同期行其他心脏手术者;行急诊手术者。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房颤,将所有入选者分成房颤组(AF组)和窦率组(SR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夜间禁食8h后肘静脉采血行血液学检查。术前择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24h及术后1h采集检测NT-pro-BNP血样本室温分离后置-20℃冰箱,当日一次送检验科检验。术后所有患者持续心电监护5天。术后6-10天之间,每日至少做一次12导联心电图。若可疑发生术后房颤,即刻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术后新发房颤持续时间超过5min即为术后房颤的发生。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36名患者发生术后房颤,发生率31.3%,发生时间集中在术后5天,平均时间为2.7±2.2天。AF组患者年龄较高(65±6vs58±9,p<0.001),LAD偏大(44±7vs43±7,p=0.032),EuroSCORE较高(3.8±2.5vs2.6±2.2,p=0.005)、口服β受体阻滞剂比例低(66.7%vs84.8%,p=0.033),其中年龄和EuroSCORE表现的尤为突出。AF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较长(4.0±0.7vs3.2±0.5,p<0.001),其他围手术期数据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房颤发生率较OPCAB组高,(42%vs22%,p=0.021),并且CABG组中SR组与AF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较长(103±26vs89±24,p=0.047)。利用年龄、LAD、EuroSCORE、口服β受体阻滞剂、CPB时间、NT-pro-BNPa及NT-pro-BNP7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NT-pro-BNPa是术后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1.高龄、左房增大、EuroSCORE较高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的危险因素;2.口服β受体阻滞剂、选用OPCAB及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可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的发生;3.除了年龄外,术前血清NT-pro-BNP (NT-pro-BNP")水平也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的独立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