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致死率高的疾病。据统计,致城市人群死亡首位疾病为脑血管病,且存活者中50%到70%的人患有严重残疾,对社会及家庭带来重大压力。因此,开展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西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临床实践的证实,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治疗体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西医诊疗中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尤其是在降低致残率方面,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本次研究通过数据统计、挖掘的方式,揭示出血性脑卒中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第一手文献资料。方法:从中国知网搜索2000年至2015年已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文献报道,分别整理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所应用的中药,同时分别统计所用药物频数以及各类药物的总频数,最后通过Apriori算法分别计算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所用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1)急性期用药频率排在前3位的药物是活血药,约占29%:其次为清热药,约占15%;再其次为平肝熄风药,约占11%;(2)恢复期用药频率排在前3位的药物是活血药,约占27%;其次为补益药,约占26%;再其次为平肝熄风药,约占14%(3)急性期用药频数排在前10的药物依次为大黄、水蛭、川芎、桃仁、丹参、三七、红花、赤芍、牛膝、石菖蒲;(4)恢复期用药频数排在前10的药物依次为地龙、川芎、黄芪、赤芍、红花、丹参、水蛭、全蝎、桃仁、石菖蒲; (5)两期共同存在有效强关联规则为{红花}=>{川芎}。此外,急性期存在破血药(水蛭)与通下药(大黄)之间的有效强关联,止血药(三七)与通下药(大黄)之间的有效强关联,通下药(大黄)与化痰药(胆南星)之间的有效强关联,通下药(大黄)与开窍药(石菖蒲)之间的有效强关联;恢复期中存在的有效强关联多为补气药(黄芪)与通络药(地龙),补气药(黄芪)与活血药(川芎),补气药(黄芪)与补血药(当归),通络药(地龙)与活血药(川芎)以及通络药(地龙)与补血药(当归)。结论:(1)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均重视活血药与平肝熄风药物的运用,其中活血药的运用更为突出。(2)活血类药物的应用,急性期与恢复期各有特色,急性期更加重视活血利水药、破血逐瘀药的应用,恢复期则更加重视活血行气药的应用。(3)平肝熄风类药物的应用,急性期更加重视平肝潜阳药的应用,恢复期则更加重视熄风通络药物的应用。(4)与恢复期相比,急性期更加重视清热药、开窍药、化痰药的应用;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则更加重视补益药的应用。(5)在药物的配伍规律方面,急性期更加重视活血药与通下药、止血药与通下药、通下药与开窍药、通下药与化痰药的配伍应用;恢复期更加重视补气药与补血药、补气药与活血药、补血药与活血药、补气药与通络药、通络药与补血药、补血药与活血药以及通络药与活血药物之间的配伍。 (6)两期共同存在有效强关联规则为{红花}=>{川芎},说明药对(红花、川芎)在急性期、恢复期治疗当中均为常用活血药对。
其他文献
针对上杭南门大桥水上大跨变截面钢箱梁桥建造施工难题,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钢箱梁加工制作、现场吊装组拼焊接以及线形监控进行系统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在中医学上属于“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脑梗死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并提出了益气活血的治疗大法,补阳还五汤(Buyang Hu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即重叠综合征(OS)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分析OSAHS对于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影响,为OS的诊断与治疗提
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地区露地胡萝卜的生产调研,总结出机播覆膜胡萝卜高产栽培技术。文章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及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主要介绍了氧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分类、工作原理,如何检测氧传感器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的步骤并通过实例说明利用氧传感器排除故障的一般方法。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电视系统及数字电视广播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现状,指出伴随着电脑、多媒体、因特网、卫星直播等高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已开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