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磁性超快磁电效应的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拓扑磁性结构由于其热稳定性高、尺寸小、状态特征多样化等优点,有望作为高密度非易失性磁存储器、信息处理器、传感器等新型磁电功能器件的基本单元,从而解决当前磁性器件的性能瓶颈。对拓扑磁孤子的磁电特性和电场可控性的探索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磁性结构的拓扑相变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为下一代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新的开发思路。得益于拓扑磁性结构中磁序的非共线分布及其衍生的磁电相互作用,基于inverseDzyaloshinskii–Moriya机制,通过外加电场和太赫兹脉冲,我们实现了拓扑磁性孤子(磁性Skyrmion、磁性涡旋)的超快、稳定以及可重复性电学控制,为磁性孤子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具体内容如下:1)多铁性Skyrmion的电场调控。铁磁/铁电界面空间反射对称性的破缺,为电场控制Rashba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打开了物理通道,也为室温下多铁Skyrmion动力学的电场操控提供了实现途径。本文中我们首先分析了铁磁/铁电界面处自旋结构电场驱动的相变演化,给出了稳定Skyrmion晶格存在的条件。进而,通过适度调整外加电场的大小,获得了对Skyrmion的手性、极化、半径、位置和数目的控制。我们还对微波电场中Skyrmion晶格动态多铁性响应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等特征进行了细致刻画,给出了Skyrmion晶格的磁电共振谱。2)铁磁涡旋的超快电场转换。近年来,太赫兹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实现磁性结构的超快、全光操控提供了有利的实验条件。通过施加简单的皮秒电场脉冲序列,我们提出了由包裹Skyrmion为媒介的磁性涡旋状态转换的新机制。不同于通常的涡旋-反涡旋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新转换机制避免了涡旋结构的破坏,将磁涡旋极化翻转的时间缩短到了15ps左右。通过时序非对称的高斯激光脉冲,在不破坏旋转对称性的情况下,我们也实现了磁涡旋手性的快速切换,其操控时间大幅缩短到了350ps。适当调节激光脉冲的宽度,磁涡旋的极化和手性甚至可以被同时翻转。超短的动力学切换过程允许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涡旋状态的可重复性操控,结果表明:无论是极性翻转,还是手性切换,甚至是二者同时转换在连续40个脉冲下都呈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以可重复的方式和超快的时间尺度对磁性涡旋动力学进行电控制为寻求低能耗、高效的自旋电子器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3)包裹Skyrmion的赛道效应。作为磁性涡旋状态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介导态,包裹Skyrmion可以通过磁电耦合稳定存在于磁性条带内。由于包裹Skyrmion中心和高斯激光束中心在垂直方向上的微小偏移产生的力可以平衡Skyrmion霍尔效应的影响,因此包裹Skyrmion将被允许在水平方向上以80m/s的最高速度移动。高斯电场对包裹Skyrmion的良好摄取能力使得它能够在方形磁性晶格中进行几乎无能量损耗的圆周运动。因此,包裹Skyrmion不仅可以用于晶体管和逻辑器件的开发,而且还可以作为自旋纳米振荡器产生GHz及以上的交流磁电信号。超快且可靠的拓扑磁孤子的电场调控,不仅在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向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将在其它领域,如神经网络、磁子和自旋电子学计算领域体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新疆北山地区的坡北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由一个大型辉长岩体及二十多个超镁铁质侵入体组成,赋存坡一、坡十及坡东铜镍硫化物矿床,其中坡一超镁铁质侵入体的碳与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揭示镁铁质岩浆作用中存在地幔柱的贡献。其他超镁铁质侵入体岩浆作用中已证实的混染壳源物质的类型、混入机制、岩石成因及地幔柱作用的贡献等需要多元同位素体系制约。本研究对坡北杂岩体西部的坡一、坡十、坡四和坡东等超镁铁质侵入体中岩浆矿物开展
Csp3-H氧化官能化反应被认为是一种最为直接和高效的构建C-C键的合成方法。与传统构建C-C键的偶联反应相比,这种新反应避免了繁琐的预官能团化和去官能团化过程,大大减少了反应步骤,具有很好的原子经济性。近年来,通过甘氨酸衍生物Csp3-H官能化反应来高效合成α-氨基酸与杂环化合物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此类反应通常需要用到剂量的氧化性试剂以及过渡金属催化剂,还有一些反应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细胞与其微环境之间经由黏附分子形成的特异性黏附是许多生理病理现象中共同涉及的基础生物学过程。这一黏附接触往往由可随机断开闭合的分子对群簇构成。这时,小分子群体的随机过程会与系统的力学响应耦合。定量地探究这一可随机断开/闭合黏附分子键形成的群簇如何与细胞及其微环境相互耦合作用,对理解细胞的许多生理过程,如细胞生长、细胞迁移、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增殖,均至关重要。具体来说,作为一种软介质材料,细胞与其微环
可见光催化的反应因其条件温和、环境友好,近年来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高效构筑含氮杂环一直是合成方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鉴于此,我们希望利用光氧化还原原子转移自由基环化策略,通过简单易得的原料来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与环化反应的发展首先简要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接着我
近几年来,引力波的探测和相关研究成为了宇宙学中最热门的课题,同时也给早期宇宙的探索带来了希望。一些物理学家认为,随机引力波起源于早期宇宙的暴胀场衰变和宇宙弦,因此随机引力波的探测对研究早期宇宙具有重要意义。与随机引力波类似,基本粒子的起源也与宇宙的开端密切相关。而且,研究粒子生成可以弥补用引力波研究早期宇宙的不足,例如,粒子生成可以研究引力波不能提供的宇宙的热力学性质。此外,粒子之间的转换会影响宇
近年来,反应扩散方程及其在种群动力学、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传播动力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速度、行波解和整解等方面.本文主要研究波动(shifting)环境下两种群Lotka-Volterra随机扩散竞争系统和三种群Lotka-Volterra非局部扩散竞争系统的传播动力学.首先研究了波动环境下两种群随机扩散竞争系统的生存和传播理论.假设每个种群的增长率沿
风沙运动通过在海岸与干旱地区形成沙丘、沙波纹影响地球表面形态,沙尘的输运也影响着气候、生态系统、水文循环以及地球系统的其他部分。沙粒与床面的碰撞过程是风沙运动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实验及数值模拟对粒-床碰撞过程进行研究,定量表征了反弹、溅射颗粒在不同冲击条件下起跳物理量的分布情况。给出了适用于沙粒的击溅函数,并将坡度的影响加入其中。此外,在数值模拟中,通过起跳角度的分布形态的变化给出了表面蠕移运
输运过程,特别是扩散过程,在物理和生物系统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布朗运动(正常扩散)在扩散领域中占领着独一无二的主导地位.然而,在最近几十年里,非布朗运动的扩散(反常扩散)在实验中被大量地发现,并越来越强烈地撼动了布朗运动的绝对统治地位.布朗运动具有遍历的性质,即时间平均等于系综平均.而人们发现的大量区别于布朗运动的反常扩散过程,往往是非遍历的.进一步地,人们在研究反常非遍历的扩散现
新童年社会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依然处于边缘地位,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中的儿童"研究;"儿童的社会"研究;新童年社会学的本土化研究以及理论化探索。超越长久萦绕新童年社会学的二元论述是其实现理论突破的重点。反思西方新童年社会学理论框架解决中国童年问题的适切性,与社会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沟通与交流,逐步形成研究网络,与以西方为中心的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进行理论对话,进而推动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理
唯象强子物理的研究对人们理解QCD非微扰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近年来实验数据的不断积累,目前实验上在寻找包括重味介子的激发态、重味重子以及四夸克态和五夸克态的候选粒子的课题上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这些实验进展为唯象强子物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本论文中,我们先从SU(3)对称性的角度,利用色磁相互作用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构型为QQQq四夸克态的质量谱,这其中包括明确的四夸克态cc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