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跨越”思想是其东方社会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来源和鲜明的时代背景,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承认、肯定并超越的转向过程。从50年代起马克思开始关注东方社会,但是,当时其理论还未涉及到东方社会具体的社会形态、历史基础和演变过程,也未能揭示未来东方社会独特的发展道路,而是将资本主义殖民的同化视为东方社会的前途。直到70年代中期,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1877年给《祖国纪事》的信中“跨越”可能性首次明确表达,到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对“跨越”条件性的肯定,再到1882年《(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跨越”可能性的进一步肯定,其“跨越”思想日渐清晰、明确、丰富。马克思结合俄国当时的历史环境,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论述了俄国“跨越”理论上的可能性以及实现“跨越”可能性的条件。由于俄国公社具有其独特性,但它又统一于世界的整体中,所以可以吸收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西方国家的阶级矛盾处在无法调和的地步,而与此同时俄国国内的矛盾也十分尖锐,革命随时可能爆发,如果俄国发生革命,就可能促进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东西方互补,从而可以“跨越”资本主义阶段。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完善了其唯物史观,而且也为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阶段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