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孕育着生命,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海岛儿女。多少年来,海岛居民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坚守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与大海和谐共处,从人们的生活中、劳动中衍生出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在人类古老的文化中,祭祀活动作为一种服务性质的活动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将愿望与期盼求助于神灵保佑以抚慰自己的心灵。这种形式承载了人们的精神信仰和寄托,在古老的年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且在祭祀形式的不断影响下所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也形成了祭祀文化。中国人重传统,古老的祭祀文化在得到不断改造的情况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融入于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中。而在现在的海洋文化中也囊括了祭祀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祭祀海神,并由于海洋地域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海洋祭祀民俗文化。海岛居民将自身的安危与生计寄托在海神身上,求得出海平安、鱼虾满仓。如今,曾经海岛上的小渔村一改往日落后的局面,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转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改出海打渔为海产养殖,逐渐成为一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生活富足了,人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传统信仰,将今天的这种成就归功于海神,且继续保留这种祭祀的传统。只是现在的祭海活动已经淡化了其祭祀功能,更多地转向歌颂社会主义大好政策上来。而且这种古老的文化形态也得到了政府部门重视和规划,并在2006年成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的文化代表,渔灯节祭海不再只有祭祀活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形式多样的民俗体育表演活动踊跃参与。各村的民俗体育表演形式是新时代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好写照,反应了人们的精神文化诉求。这些民俗体育活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既然为人们所正视,就该让这些民俗体育活动将自身功能切实发挥出来,让它们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以实现祭海民俗体育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有机契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现场观察法等科研方法,选取了烟台渔灯节祭海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传承研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就当前祭海民俗体育文化开展主体、开展内容以及传承途径等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并从实现祭海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视角进行反思,进而探讨影响祭海民俗体育传承的因素,并提出振兴祭海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建议,旨在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发展祭海民俗体育文化提供基本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