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PR)于1860年由法国Gilbert首先命名,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自限性的炎症性皮肤病,病程约4~6周。玫瑰糠疹的发病率较高,约为172.2/10万人年,为全部皮肤病的1.31%,以青年和成年人居多,大样本调查显示发病高峰在20~29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为22.7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复发率低,其复发率仅3%。玫瑰糠疹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多数学者倾向于病毒感染,近期的研究发现,玫瑰糠疹患者皮肤内浸润的细胞主要为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表皮、真皮乳头内朗汉斯细胞明显增多,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免疫系统中,CD4+辅助性T细胞可分化为不同的细胞谱系,如Th1、Th2、调节性T细胞和Th17。转录因子T-bet(T box expressed in T cells)和GATA-3(GATA-binding protein-3)是决定Th0细胞向Thl细胞或Th2细胞分化的两个关键且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是Th1细胞分化的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调节Th1细胞表达的重要性已通过敲除小鼠T-bet基因得到证实。T-bet基因敲除小鼠的CD4+T细胞在Th1极化反应中存在严重缺陷,即使用IL-12定向诱导培养仍不能产生Th1特征性细胞因子。GATA-3是一种锌指蛋白,属GATA蛋白家族成员之一,首先被发现于T淋巴细胞及胚胎期脑中,仅在Th2中表达,是选择性表达于Th2细胞的Th2特异性转录因子,可调控初始CD4+T细胞向Th2类细胞分化,在促进Th2类细胞因子分泌同时还能使发育中的Th1细胞反转为Th2型。敲除小鼠GATA-3基因,可导致Th2细胞失表达。由于T-bet和GATA-3在Th细胞分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拟通过检测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转录因子T-bet mRNA和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群做比较分析,从调控转录水平探讨Th1和Th2型细胞在玫瑰糠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基于传统PCR检测方法上的新技术,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过程中,靶序列的扩增与荧光信号的检测同时进行,定量PCR仪全程采集荧光信号,实验结束后分析软件自动按数学算法扣除荧光本底信号并设定阈值从而得到每个样品的Ct值。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定量只能终点检测的局限,具有高特异性、可靠性、实验结果稳定和重复性好等优点。研究对象和方法:患者组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经临床确诊并符合以下条件的17例患者:⑴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胸背部与皮纹长轴一致的黄红色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的斑疹),病程为3天~2月;⑵受试前临床检查未发现急性感染征象,无其他免疫相关性疾病,1个月内无系统用药史,1月内未服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无不洁性行为史。病例组:男性: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5.5±8.8)岁。对照组:本院同期健康医护人员20例,经t检验性别、年龄与实验组病例无显著差异。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技术检测17例玫瑰糠疹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 mRNA和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玫瑰糠疹患者与对照组外周血中T-bet mRNA Avg△Ct值分别为3.33±0.94与4.31±1.11,经t检验,t=2.85,P=0.007(P<0.05),提示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T-bet mRNA高于对照组。患者与对照组外周血中GATA-3 mRNA Avg△C t分别为5.22±0.69与4.36±1.02,经t检验,t=-2.92,P=0.006(P<0.05),提示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GATA-3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GATA-3mRNA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T-bet/ GATA-3 mRNA升高,提示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呈Th1亚群优势表达的可能性极高,细胞免疫的优势状况可能在玫瑰糠疹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