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所要求的发展应当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的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网络体系与电子信息技术,突破了以往城市社会发展的固有模式,以追求高效运行为特点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方兴未艾。然而,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中交通拥挤、就业困难、政务服务效率低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利用创新和科技手段使得城市更为智能、更加高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必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所要求的发展应当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的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网络体系与电子信息技术,突破了以往城市社会发展的固有模式,以追求高效运行为特点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方兴未艾。然而,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中交通拥挤、就业困难、政务服务效率低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利用创新和科技手段使得城市更为智能、更加高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必然趋势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曙光,截至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近800个(包含区县)。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然而现阶段研发投入回报状况并不理想,研发投入增速上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现象同时存在。传统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与智慧城市应如何应对效率跟不上投入增长步伐的危机,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是否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当代中国国情,本文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区域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效率测度模型,在分析我国城市创新效率动态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与城市创新效率的联系。评估自实施智慧城市试点以来的政策动态效果,并从技术进步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规模集聚效应来深度讨论其影响机理,通过与普通城市的比较,凸显智慧城市在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更合理化、对提升城市创新效率更有效的比较优势。其次,更进一步地从市域层面,基于创新投入的不同产出阶段测度创新效率,即创新投入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经济成果转化阶段和社会环境效益转化阶段,并利用变异系数来刻画其发展差距,利用NICH指数预测其发展趋势。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PSM样本匹配实验后,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得到的实证计量结果显示,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专利产出创新效率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出创新效率,明显降低以雾霾污染为产出的社会环境效益创新效率。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具有时间异质性,由于政策传导的时滞性特征,智慧城市设立时间越长,智慧城市建设时间越久,对城市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长期驱动效应。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具有空间异质性,具体来说,随着与智慧城市距离的增加,智慧城市试点对周边城市创新效率的带动效应呈现出先减小后变大再减小的“∽”型变化特征。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提升相对速度更快,而对东北地区的雾霾污染衡量的创新效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经过安慰剂检验、替换因变量检验、改变效率测度方法、使用工具变量、排除同期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果和核心结论依然是稳健和可靠的。因此,应坚定不移的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加大创新投入,转变治理模式,提升城市综合运行效率,促使“智慧城市”向“城市智慧”转变。
其他文献
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收入分配体制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实情况是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却出现了大幅度的持续下降,收入分配格局也在不断恶化。与此同期我国也实行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财权上移,事权下放”的改革趋势导致地方政府原有的财权被大幅削弱,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不匹配形成了巨大的财源缺口,给地方政府造成了财政压力负担。为了缓解巨大的财政压力,
风险投资具有融入资本、输入管理、提供服务的功能,比起传统的银行系统,更加适应后工业化的经济结构。现实中,我国风险投资能否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本文选取我国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对应省份主要风险投资发生市的市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就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及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高
随着分税制改革带来的财权上移、事权下移以及各地在基于GDP增长晋升竞标赛的激励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较为沉重,财力不足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一种常态,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也出现了增长。虽然现有研究已从多个角度解释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长的原因,但关于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长的影响仍未有一致的说法,其中使用的大多计量分析方法也还存在改进之处。对此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于以往相关研究采用区域层面加总数据样本,如区域产学研合作强度、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等,从宏观层面探讨产学研合作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将数据样本细化到个体企业的微观视角,对企业类型、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类型、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类,讨论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果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对不同生产效率企业的不同影响机制。
受到地缘政治事件、经济危机等异常事件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时常出现剧烈波动,而我国不断攀升的原油对外依存度所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更加突出,加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使得我国迫切需要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其中生物质能因其特殊性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研究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及与我国生物质能市场的关系,对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和能源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国际原油价格跳跃行为及其对我国生物质能市场的
理顺央地财政分配关系是推进财政分权的关键。当前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使得我国基层财政运行困难,财政体制失衡问题突出,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纵向失衡和同级政府间的财政横向失衡,非税收入成为地方政府增收的重要来源,欠发达地区对非税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近年来,我国地方非税收入规模增长较快,在“减税降费”、征管职责划转税务部门等政策落地生效后规模得到一定控制,但总体来看仍呈增长态势,且存在部分地方政府违
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环境保护具有公共品属性,难以通过市场手段有效调节。通过实施环境规制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问题,但却会对企业短期绩效产生负效应。理论与实践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兼顾环境保护与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抵消环境规制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同时,企业资源有限性掣肘技术创新策略的选择,财务冗余作为企业重要的柔性资源影响环境规制对创
根据供给学派等的减税理论,减税政策具有惠企利民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为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减税政策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努力,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减税降费等举措,扩大消费和投资规模,使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减税已然成为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持续减税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持续走低,财政支出刚性需求如民生兜底持续增加,财政压力使地方财政系统对税收之外的财源形成必然依赖,
代际收入流动性被看成是机会平等与否的重要体现,教育作为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代际收入传递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城乡父代收入差距所引起的子代教育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广泛存在,进而导致子代的收入差距,代际收入阶层的固化不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研究我国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和变化趋势,以及教育在城乡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对更好的了解我国城乡收入分配状况、指导城乡教育投资,进而促进城乡教育机会平等提供一些
“现金为王”的法则,已成为现代公司经营中所普遍接受的观点。如何确定“最佳现金持有水平”已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纷纷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国外,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水平的现象比较突出。然而,现金持有水平受到多种动机所影响。在预防性动机和代理动机下,现金决策存在冲突之处。笔者思考是否存在一种的机制,能够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在此,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正是迎合这一机制需求,其通过影响预防性动机和代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