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都北京因水而建,是一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从公元前1045年建城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金中都作为政治中心建都以来,经元、明、清等四朝建设迄今为止也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处于城市中心的什刹海,作为一处有着悠久历史、天然广袤的水面一直保留到现在,尤其是北方这样一个水资源较少的内陆城市,凸显得更为珍贵,为北京城市中心提供了一处优美的城市景观,改善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并发挥着相应的城市水利功能,并且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如较高工艺水平的建筑、名园、水利设施、古树名木、民风民俗、诗词创作等都是我们宝贵的遗产。城市保留越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城市景观风貌的建设就更具特色,这些特色古都风貌也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主要地区。同时为了能继续发挥什刹海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就要深入的认识它的过去,了解它在历史上是怎样一步步的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对于什刹海以后历史特色景观的保护和塑造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选取明清为研究的时间节点,以什刹海地区公共水系的景观演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明清时期什刹海水系的形态演变进行梳理,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以及后来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对明以前的水系演变作为基础进行简单的了解;其次从风景园林专业的角度对明清时期山水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研究,主要对明清时期的空间格局、空间层次以及山水空间视觉进行分析;对什刹海周边因水而生的典型景观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农业景观、植物景观的形成和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进行研究,与什刹海息息相关的典型建筑园囿的布局研究;最后在对景观演变梳理以及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什刹海地区典型山水景观的恢复进行一次设计尝试。为以后什刹海地区的整治与保护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方向,以促进千年古都的建设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