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规模、居民消费与储蓄率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h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呈现两大趋势,即城市规模扩大和大型城市增多。从经济学逻辑看,城市规模扩大和大型城市增多都会对消费和储蓄率产生影响,但究竟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理论上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因而,需要从经验上检验我国城市规模与消费、储蓄率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与前期文献相比,具有以下可能创新之处。第一,采用城市居民消费与储蓄率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城市规模扩张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第二,建立通勤成本与工作压力影响城市居民消费的假说,并进行机制检验。第三,指标选取创新和数据拓展。本文创新性地使用工作时间作为替代变量度量工作压力,并使用最新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相关概念予以定义、定量分析方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稳健性检验和机制分析法,展开深入分析。本文主要研究思路是,首先从城市规模、居民储蓄率、消费支出、通勤成本、工作压力五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有关城市规模和储蓄等相关理论研究情况,找出过去研究未涉及领域,理清本文研究思路。其次,结合城市规模与消费等相关研究文献,从理论上阐述城市规模对消费及储蓄率的作用机理。然后根据理论假设构建关于城市规模与消费、居民储蓄率的模型,选取2002-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规模的扩张对消费支出及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接着根据假设设定机制分析模型,利用《中国城镇居民调查数据》,研究通勤时间于工作压力对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第一,本文发现了城市规模与居民消费、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采用了居民消费与储蓄率双重评价机制,评价城市规模扩张对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第二,阐明了城市规模对居民消费、储蓄率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分析为通勤成本和工作压力对居民消费支出的理论研究结果做出贡献;第三,本文的机制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规模城市的储蓄率、居民消费差距的形成因素,且这一研究思路还可以扩展到寻找其它因素,为这一领域未来研究做铺垫,比如控制变量中的家庭特征、个人特征对消费与储蓄率的影响;第四,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政策以推动中国供给侧改革、拉动消费需求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适当的城市规模扩大对城市经济运行有好处,但同时也要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改进劳动制度以减少居民出行成本、减轻工资压力。
其他文献
自我客体化(Self-Objectification,SO)是指个体以观察者(或第三人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身体,将自己视为一个物体而不是一个个体。自我客体化分为特质和状态两种类型,特质自我客体化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状态自我客体化是具体情境引发的一种暂时性状态。以往研究考察了自我客体化对抑制控制的影响,但其效应存在争议,这可能是因为特质和状态的不同维度涉及不同的机制。具体来说,研究主要从特质或状态
学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改革,其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随之呈现上升趋势,自主创新占据主导地位,经营主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依赖知识与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中商业秘密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不断完善与发展,整体社会大环境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加强,正因为商业秘密价值不菲,相关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商业秘密逐渐成为不正当竞争活动所侵犯
学位
近年来,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更加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对越来越多的行业来说,即使市场上已经存在具有一定用户规模的企业或平台,仍然会有新的企业或平台选择进入市场以从中获利,比如饿了么与美团等外卖订餐平台、哈啰出行与青桔等共享单车平台和Steam与Epic等游戏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当市场上已经存在一定比例的留存用户时,后进入平台与先进入平台之间的定价策略与传统的寡头平台竞争存在怎样的差别?先进入平台在面临能够
学位
学位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富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文件,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然而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产业政策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弊端,其中最突出的影响是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导致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详细了解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有效性,有必要对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