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快速演进的发展阶段,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形势、新的经济阶段、新的政策导向对产业结构演变产生着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域差距非常大,解决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问题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如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为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而以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农村城镇化发展,也是解决当前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有效手段。本文在传统城镇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拓展,构建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和分析框架,并基于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演变的历史经验、趋势预测和国际比较,利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动态面板系统广义据估计和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关系,尤其是导致中国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差异的逻辑关系和引致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产业转型影响下我国农村的就地城镇化进程。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并重点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评价和思考。第二章进行了概念辨析和理论梳理,尤其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理论进行了拓展,确立了研究框架和基本假设,为后面的分析提供基础。第三章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并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诠释。第四章对我国与世界产业结构演变和城镇化历史进程进行阐述,并对城市产业及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第五章利用220个国家和地区数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差异进行研究,发现工业化推动了发达国家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如今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服务业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赶超和后发优势的决定性力量。第六章基于我国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解决内生性问题和夏普里值分解方法进行差异分解,发现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导致了中国城镇化区域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内陆地区的城镇化差异明显高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产业分布更加不均衡;中部和西南地区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快于西北和东北地区,促进内陆地区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需要更多政策扶持。第七章通过对郑各庄村产业变迁影响下的城乡转型进程分析,探讨产业转型与中国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关系,得出我国农村城镇化未来的改革方向。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即推动落后地区产业升级,缩小城镇化区域差异;优化中国产业整体布局,促进城镇化协调发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效率,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等等。从历史经验看,三次产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我国要抓住新常态下新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在各个城市原有的产业基础上不断优化、提升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逐渐形成“产业创城,产业兴城”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康有序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