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主论或者帝王论,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君主论单独提出,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重要问题加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对历史上的“皇帝现象”有进一步认识,二是可以丰富古代历史理论的内涵。近年来,中国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在反思历史研究发展进程的同时,不断探索如何对面临的问题作出理论性的解答,而君主论作为历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受到了学界的重视。纵观三十年来君主论研究的发展,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也在逐渐深入,但相较于对君主现象和君主制度的研究来说,仍有较大探索空间。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宋人的君主论作一系统研究,从搜集和分析史料入手,以点带面的逐步扩大研究视角,将宋人对“君主”和“君主现象”的评论一并加以考察和评论,以展示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长河中,两宋君主论在历史理论领域的地位与价值。
论文正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六章。绪论部分重点介绍选题的缘起以及君主论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空间,这也是本文的研究起点。
第一章“引言”,在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君主论的特征与发展作系统论述,并简要概括了中国古代君主论的三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其一,在天人关系方面,尊奉“天命”,亦强调“君德”;其二,在正统意识方面,凸显“功”、“德”并重的君主评价体系;其三,在治国策略方面,以“王道”与“霸道”并重。以上三点是中国古代君主论的一般特点,但并不能涵盖其所有内容,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特点也有各种衍生和变化。
第二章第二至六章,分五个方面阐述两宋君主论,分别是:第一,宋代类书对君主现象的表述;第二,宋人的正统观念与君主论;第三,以史为鉴和资于治道为旨趣的君主论;第四,宋人的“春秋学”及其民族观与君主论;第五,宋人君主论的两种思想倾向--“内圣外王”与“王霸道杂”。这五个问题各有侧重,但彼此又密切联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宋代君主论的发展。
宋代类书作为“兼收四部”的“类事之书”①,泛观博取,对天文、地理、人事等内容兼容并包。其中,“帝王”无可置疑地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第一“人事”,“帝王部”(或皇王部)也由此而成为类书编纂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其中,尤以《太平御览·皇王部》和《册府元龟·帝王部》最为突出。宋代官修类书的“帝王部”(或“皇王部”)通过对君主行为的归纳,将“君主”从个体中抽离,这不仅是对君主活动的思考与认识的深化,也为深入探讨君主现象与君主制度提供了基础。
对“正闰”的认识与分析,也是两宋君主论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宋人从“居正”与“一统”两个方面对“正统”的阐述,削弱了“天命”在国家统治中的实际意义,为君主设立了更为具体的治国法则,以“正统”观念为核心的君主论,代表了宋代君主论发展的新特点,对“正统”的争论,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对君主活动的价值判定方面的差异与趋向。
“以史为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特征,也是宋人君主论的突出特点。现实社会的冲突与矛盾,往往会引起对历史的不同判断与评价,而事件之后的反思与参照,又是历史作用于现实的最直接的体现。两宋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参政意识与参政活动比较突出的时代,宋代士大夫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宋代的史官、臣僚围绕政治危机与政治改革所表现出来的君主论,都体现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参政愿望,这也成为宋代君主论最具风骨的特征。
两宋君主论还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这一思想对宋代的国家政治有重要的现实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宋代大一统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宋代的冗兵冗官、积贫积弱都与这些政策有密切关系,由此而引发的民族争端不休与民族矛盾也成为宋代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这一矛盾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宋代的国家政治走向,亦反过来作用于宋人的君主论。
宋人君主论的产生与发展,既与其时代背景与现实政治有密切关系,又受到两宋学术发展的深刻影响。宋代是理学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时期,理学由此成为对宋元明以后的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最为深广的哲学体系。二程、朱熹等理学家们从“治心”的角度解说为君之道,提出了“内圣外王”的观点,对当代和后世的君主论都有重要影响。而以陈亮、叶适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士人,以务实为准则,杂合“王”、“霸”、“义”、“利”等理念,更强调君主治国的实际效果,他们的君主论也具有明确的“经世”精神。至南宋末年,君主论的“经世”与“心性”又俨然有互补之势。同时,也正是在这一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君主论也有了新的突破。
笔者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研究,力求从不同角度阐述宋人君主论的关注重点与发展脉络,以及这些君主论与当时的君主制度和社会政治之关系。
由于笔者学力所限,对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研究和撰写方面仍有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论文以宋人君主论所涉及的重点问题为立论基础而展开,对一些学者和士大夫的君主论难免有遗漏之处;第二,对有些材料的分析不够深入和透彻;第三,文字运用仍显生硬。这篇论文只好算作笔者在此领域的一个初步探索,谬误之处,敬请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