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渣废弃量日益增加。中药渣中含有大量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糖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及钙、镁、铁、磷等多种无机元素:而且由于中药提取工艺比较单一,许多药用活性成分仍残留在药渣中。目前,有关中药渣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很多,但大多属于探索性研究,难以投入实际应用,而能够大规模消化中药废渣,变废为宝,减轻环境压力的技术更少。鉴于此,本试验采用药用真菌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用蛹虫草菌发酵五味子药渣,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响应面法分析得出蛹虫草菌发酵五味子药渣最佳条件为:水料比2mE/g,基质重量37g,接种量23%,发酵温度26℃。在此条件下发酵15d,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含量高达5.1202 mg/g:多糖含量为2.87%,相比发酵前五味子药渣中多糖含量提高了24.96%。结果说明,以五味子药渣作为蛹虫草菌发酵培养基,不仅可以提高五味子药渣的利用价值,而且可以降低发酵蛹虫草菌生产虫草素的成本。为进一步研究发酵五味子药渣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黏膜免疫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选用90头DLY(杜×长×大)断奶仔猪(28日龄),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五味子组(0.5%SC组),饲喂基础日粮+0.5%北五昧子;0.1%发酵五味子药渣组(0.1%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1%发酵五味子药渣;0.3%发酵五昧子药渣组(0.5%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3%发酵五味子药渣;0.5%发酵五味子药渣组(0.5%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5%发酵五味子药渣。每天记录各组仔猪的腹泻情况以及采食量,计算腹泻率和料肉比。并于试验第7、14、21天,从空白对照组、0.5%SC组、0.5%FSD组中随机选取3头仔猪,剖杀,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段组织以及空肠黏膜,测定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上皮内杯状细胞、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空肠黏膜SIgA含量;同时,无菌采集仔猪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内容物,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并结合PCR-DGGE技术分析盲肠、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腹泻率及料肉比方面,0.1%FSD组、0.3%FSD组、0.5%FSD组仔猪腹泻率分别比空白对照组低13.87%、30.82%、41.72%,料肉比分别比空白对照组低1.7%、4.02%、8.6%;在肠道黏膜形态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FSD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仞<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提高;在肠道黏膜免疫方面,0.5%FSD组肠上皮内杯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肠黏膜SIgA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肠道菌群结构方面,0.5%FSD组、0.5%SC组仔猪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0.5%SC组、0.5%FSD组仔猪盲肠、结肠细菌DGGE图谱条带数及多样性指数(H’)皆高于空白对照组。0.5%FSD组与0.5%SC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得出结论,发酵五昧子药渣能促进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及黏膜免疫屏障的完善,抑制断奶仔猪肠道致病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殖,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及料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