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板内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jia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内构造是指发育在大陆内部岩石圈表层、远离活动板块边界的变形带,其作为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关注。但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地球物理等领域,对板内构造的变形研究薄弱,这限制了对板内变形特征的认识以及其演化过程的了解。从应用角度来看,板内变形多发育在盆地中,板内变形特征认识的不全面,也会给盆地综合分析带来困难。为明确板内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作为研究靶区,在明确地震剖面构造变形样式和断裂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整体刻画研究区的板内构造变形特征,继而结合断裂生长过程分析、生长地层识别和构造演化剖面的制作等技术手段,恢复研究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同时,在大地构造背景的约束下,明确多期次变形间的关系,确定研究区板内变形的成因机制,建立差异变形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因逆冲变形的差异可分为3大段6小段。借助区域布格重力异常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展布特征,识别出2条一级断裂:青铜峡—吴忠断裂、中卫—中宁断裂,它们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分割成了北、中、南三段。通过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值突变特征,北段识别出宗别立断裂,其将北段分为乌海段和横山堡段;南段中识别出甜水堡断裂和固原—彭阳断裂,其将南段分为甜水堡段、沙井子段和平凉段;中段为马家滩段。(2)研究区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变形系统,下构造系统以伸展变形为主,主要变形样式为多米诺式、堑垒式以及张扭性的花状构造;上构造系统以收缩变形为主,主要变形样式为逆冲叠瓦扇、双重构造以及压扭性的花状构造。上下构造系统的变形相互影响:下构造系统的正断层控制上构造系统的逆断层与其成镜像展布,二者的组合形态近直线延展,在滑脱层处产生小角度偏折;上构造系统的逆断层使下构造系统的正断层的断面朝倾向方向弯曲、偏折。(3)研究区演化阶段划分为断—坳期(中元古代)、伸展期(寒武—奥陶纪)、稳定沉降期(石炭—二叠纪)、初步挤压期(三叠纪)、逆冲推覆期(侏罗纪)和持续挤压期(晚白垩世—新生代)6期。中元古代蓟县期坳陷沉降,与下伏地层并非连续沉积,其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不整合。寒武—奥陶纪中期继承了中元古代的构造格局和海相沉积环境。晚石炭世,研究区以区域性沉降为主,由近海湖盆转化为稳定内陆湖盆沉积,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三叠纪,受印支构造运动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经受抬升剥蚀改造,不同段地层起伏程度加剧。侏罗纪,在燕山运动的作用下,西缘进入逆冲推覆阶段,以石炭—二叠系煤层为主滑脱面顺层挤压逆冲。晚白垩世,燕山运动较前期相对减弱,全区普遍隆升,缺失晚白垩世沉积。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盆地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化,逆冲推覆作用持续发展。(4)综合研究区变形特征及演化阶段解释模型表明,早期伸展变形全区发育,晚期的收缩变形南早北晚,致使研究区分段,产生变形差异。晚奥陶世之前,研究区整体为弧后盆地环境,接受大面积的碳酸盐岩沉积。志留—泥盆纪,秦祁造山带初步形成,致使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部产生小规模收缩变形。石炭—二叠纪,该地区以稳定沉降为主。三叠纪早期,西缘南部开始在挤压作用下形成收缩变形,而此时的西缘北部处于NW向的伸展。早—中侏罗世,构造活动处于间歇期。晚侏罗世伊始,受古特提斯域的影响致使北祁连地区向NE挤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部再次产生收缩变形。受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和消减的影响,阿拉善地块向东挤出对西缘北部也产生了挤压作用。西缘南部经受三次挤压作用,而北部经受一次挤压作用,在时间和收缩量上均有差异,继而导致现今观测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分段性以及逆冲变形的差异。(5)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不同方向的断裂演化影响地层展布特征和岩溶改造程度,进而影响圈闭展布形态和储集空间质量。挤压导致的隆升匹配上倾的储盖组合可形成良好的构造—地层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经历多期构造运动,致使产生多方向断裂变形。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汇点是岩溶改造的优势区,可形成良好的岩溶储集空间,也是勘探油气的有利区。
其他文献
裂缝在油气储层中广泛发育,构成油气聚集空间与运移通道,是影响储层储集能力与开发潜力的重要因素,准确的裂缝定量检测能够有效指导井位部署与压裂施工。基于叠前地震资料所记录的裂缝各向异性特征,开展方位各向异性分析或反演能够一定程度识别出裂缝的相对发育强度与优势方位。但是,这些方法基于垂直裂缝假设,无法识别裂缝倾角的变化,而且通常难以直接获得具有物理意义的裂缝密度。相较而言,数据驱动的方法无需对理论问题进
学位
致密砂岩油气作为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战略重心之一;随之而兴起的致密砂岩储层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尚未取得统一认识的砂岩储层成岩致密化机理制仍然是制约致密油气勘探开发效果的瓶颈。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野外剖面观测、岩心观察、薄片计点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能谱分析、X-衍射、碳
学位
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到目前为止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开发,重要的原因是对陆相页岩的含气性控制因素及其赋存机理认识不清楚。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采用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学分析、扫描电镜、气体吸附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手段对陆相页岩的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特征开展研究,明确了陆相页岩的孔隙结构、润湿性、连通性等储层特征和页岩含气性的主控因素;联合水平衡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分析了含水饱和度对有效孔隙结构及储
学位
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背景下,面向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全球汽车行业加速向清洁化转型。过去数十年间,中国政府主要通过推广示范应用和财政补贴等方式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也造成了政府补贴压力过重、车企骗补和创新乏力等问题,因此设计合理的可持续性创新政策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2017年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出台,中国乘用车领域开始引入积分机制,目的是在补贴退坡背景下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长效机制。当前积
学位
随着基因微阵列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肿瘤基因数据被公布。肿瘤基因数据是一种高维小样本数据,具有成千上万个特征基因,但样本量却很少,往往只有几十或几百个。同时,得益于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肿瘤基因数据的特征选择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对肿瘤基因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可以筛选出与致病最相关的基因特征,这对于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药物的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肿瘤基因数据有效的特征选择算
学位
页岩气资源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是典型海相页岩气的有利新区,并已经进行勘探开发工作。前人从断裂、裂缝等方面对封闭性进行了很多研究,本论文选择研究的重点是富有机质页岩的生储特征和对其封闭性的影响,进而寻找页岩气勘探局部有利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除显微组分不同、演化不同外,五峰—龙马溪组和下马岭组两套页岩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我们提出可以利用低成熟度的下马岭组页岩进行热模
学位
歧口凹陷歧南和歧北斜坡不同部位构造活动强度差异大、沉积相变快,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多样,长期以来,围绕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控油气差异成藏模式的研究相对薄弱。本论文以油气输导体系评价及油气来源与运移成藏过程研究为核心,综合应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及盆地模拟方法,明确了斜坡区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展布与油气运移特征,揭示了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控藏效应与成藏模式。歧南和歧北斜坡纵向上以Es1z为界可以划分为深
学位
苯基多环芳烃和萘并呋喃化合物是石油和沉积有机质中两类重要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但关于这些化合物的鉴定、分布特征、成因及地球化学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论文选取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煤、福山凹陷烃源岩和原油,对样品中的苯基多环芳烃及萘并呋喃化合物进行了准确地鉴定,分析了样品中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的热稳定性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成熟度指标,并成功应用于福山凹陷烃源岩和原油的成熟度评价。通过标
学位
胜北洼陷侏罗系七克台组二段是吐哈盆地陆相致密油的重要勘探目标。沉积环境及其发育的岩性较为复杂,且不同岩性储层的纵横向分布非均质性极强。其中复杂岩性的混合沉积环境及分布特征、不同类型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致密化机理是亟待解决的难点。本文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钻测井资料、地震数据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七克台组二段岩石类型进行划分,分析不同类型岩石的沉积环境、成因及纵横向发育特征,研究不同岩性储层的微观孔
学位
浅水三角洲前缘储层是一种油气聚集的重要储层类型,融合井-震数据进行准确、全面的构型表征是大井距浅水三角洲前缘油气储层高效开发的重要地质基础,但目前对油气藏储层不同测量尺度的井-震数据间相互融合的基础及融合方法研究尚存在不足。本文以渤中28-2南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前缘储层为实例研究区,以目标沉积旋回的测井和地震响应数据为融合基础数据,构建长短时记忆网络作为井-震融合模型,输出能够有效指示构型单元空间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