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患儿体外循环(CPB)术后心肌损伤情况,并评价灯盏花素是否具有心功能保护作用。
方法: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学龄前患儿(≤6岁)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灯盏花素组(Brev0.5组,0.5mg/kg灯盏花素)和高剂量灯盏花素组(Brev1.0组,1mg/kg灯盏花素)3组,每组各12例。无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患者入室后七氟醚吸入诱导开放静脉,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哌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10μg/kg后气管插管间歇正压通气,后行颈内静脉穿刺,开始微泵静脉输注15mL生理盐水或灯盏花注射液,30 min内输注完毕。麻醉维持给予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2~3mg·kg-1·h-1),同时间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哌库溴铵和芬太尼。手术及体外灌注都由同一组人员完成以减小误差,分别于术前(T0)、主动脉阻断开放即刻(T1)、开放30min(T2)、1h(T3)、术后6h(T4)及术后24h(T5)测定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丙二醛(MDA)浓度。同时记录手术时间、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24 h引流情况。所有患儿术中使用的咪达唑仑、异丙酚和芬太尼的给药总量也一并记录。
结果:3组患儿性别比、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咪达唑仑、异丙酚和芬太尼的给药总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T0点)相比,3组患儿cTn-Ⅰ于主动脉阻断开放后即刻、6h及24h明显升高(P<0.01),峰值出现于主动脉阻断开放后6h(T4点)。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cTn-Ⅰ值在T1、T4时间点较低(P<0.01),高剂帚组在T1、T4、T5时间点较低(P<0.01),两剂量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血浆MDA浓度在T1时点开始升高,并在主动脉歼放后30min(T2点)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并在T5时间点降至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梢比,两剂量组于T1、T2、T3、T4时点浓度较低(P<0.01)。
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患儿体外循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功能损害,在主动脉阻断开放后24 h内cTn-Ⅰ的高峰值出现于主动脉阻断开放后6 h。灯盏花素治疗组血浆cTn-Ⅰ、MDA浓度较低,表明体外循环前静脉输注1 mg/kg、0.5 mg/kg剂量灯盏花素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两个剂量组间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