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强身健体的素质作用,融入德育、价值观、道德理想信念的元素,在体育教育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它主要是指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精神与其他课程和教学相结合。2019年3月18日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等精神,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应作为学校教育根本任务,构建学校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在课程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各类课程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因此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同时,如何深入挖掘学校体育课程教育、体育专项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体育课程教学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体育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教育意义,能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通过体育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经过研究目前许多体育专家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与体育教育都是通过相互支持实现课程情感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之一,后者是前者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都会有意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部分教师处于被动状态,为了完成目标而去做,缺乏主动意识。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缺少主动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无法体现体育教学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探讨了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内容,能够起到育人的目的。本文着重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与实现途径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协同育人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课程思想”的理念让体育教育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逐渐从对象、目的、内容融合起来,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有助于学生更直观、生动的去体验到内化为精神品质、人生价值观。通过加强体育教师政治素养、做好教学大纲、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途径将体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各相关教材出版社也陆续出版了高中生物学新版教材。2019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在部分省区投入使用。然而,作为非课改区的广西仍使用旧版教材。本研究通过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教材的变化,结合新教材通过案例
在当代心理学观点中,学习是学习主体头脑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在新知识获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障碍必然会妨碍新知识的顺利构建。因此调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及其成因,有利于改善学习效果。离子反应是化学学科核心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痛点之一,调查与分析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障碍及其成因对改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加涅学习结
数学模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当前实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模型思想已被列为十大核心词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也把数学建模能力列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可见数学模型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模型思想虽然如此重要,但在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学生能否应用数学模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在解题时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能否针对模型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科技带给我们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再只是单一的人才,而是需要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氛围中学习,将会比传统教学上的学习发展得更好,更主动的学习知识。在合作学习中的课堂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氛围轻松愉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较频繁,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国家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联。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与举措,这一纲领性文件也进一步确立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从属性来看,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其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为政府。政府作为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国家需要人才促进党和国家的发展,新时代的人才更注重理论和技术相结合,需要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论。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系统地学习物理,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好奇心强,乐于探索和接受新奇事物。物理模型是理论与实际的连接点,构建物理模型需要多种思维能力的结合。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纳入学生学业
微视频是近几年来众多教育学者关注的热点,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教学微视频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教学微视频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同时,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这就要求教学微视频要应对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变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与逻辑思维,在教学微视频的创作过程中添加新的元素,将微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应用,更多体现学科素养,达成教育目标。本研究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一线教师和学生对微视频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教育改革是培养国家需求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使化学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经。然而,受我国应试背景的影响,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教师主要就是考什么,教什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像是一个口号,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是目前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化学实验教学关键性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的新要求,并将化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课程的重点,也是体现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具体内容。以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为出发点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设计,对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开展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实习学校学生的
社会的发展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和探究型人才需求量增多。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直接的途径,而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提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支架式教学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当前知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调查,利用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