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恢复指标的结构损伤机制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hh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评价结构在不同损伤机制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恢复性,可为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决策依据。可恢复性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概念,各国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但如何评价结构的可恢复性迄今仍然是一个难题。本人将美国多学科地震研究所(MECCR)的体系恢复力评估方法引入我国建筑结构的可恢复性能评价中,探讨其适用性并提出修正方法,对于改进我国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设计方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体系恢复力(Seismic Resilience)为基础,给出了在给定烈度水平下可恢复指标在单体结构中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利用RC基于预设损伤机制的抗震设计方法与流程,设计出对应于五种典型损伤机制的框架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易损性分析和恢复力参数分析,得到结构可恢复指标;分析了可恢复指标对各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基于参数的敏感性以及损伤状态与恢复函数的相关性,提出了修正的给定烈度区下结构恢复力评价方法。本文所取得的主要结论是:(1)可恢复指标能较全面的涵盖结构地震损失相关因素,体现结构的恢复力;RC框架结构的可恢复指标总体而言对地震烈度变化不敏感,说明规范能保证按各烈度设计的结构在对应烈度区的抗震性能差异不大;修正的结构可恢复指标能较好的区分各损伤机制的恢复力,并且符合已有研究对各损伤机制优劣的定性判断,能用于结构损伤机制的评价,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2)根据美国的多学科地震研究所(MCEER)提出的体系恢复力的评价方法,引入了兼顾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恢复性的RC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损伤机制的评价方法,并对体系恢复力评价方法进行修正,建立了适合我国使用的评价体系框架,得到了评价结构损伤机制优劣的可恢复指标;(3)通过控制配筋得到五种典型损伤机制,并利用PERFORM-3D对三维RC框架的典型损伤机制进行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损伤机制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适用性;(4)提出了适合我国各类结构的修正评价方法,并对RC框架结构进行检验,即基于可恢复指标的评价方法,并验证其在RC框架结构中的可行性。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可恢复指标的损伤机制评价方法适用性与正确性。由于可恢复指标的评价方法是基于易损性和全概率的结构全寿命评价方法,因此,该方法对所有结构具有广泛适用性。与以前的损伤机制的评价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损伤机制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点创新:1)本文的研究主要解决了当前损伤机制的评价方法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的问题。本文基于体系恢复力概念,将恢复力评价方法引入我国的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损伤机制评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备的评价方法。2)本文通过对框架结构不同损伤机制的可恢复性计算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机制的合理性,并为了更好贴近我国建筑结构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年贴现率以及我国建筑年折旧率等实际情况,对损伤机制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修正。3)本文提出的基于可恢复指标的损伤评价方法可在工程实践中的任意类型建筑物进行计算和对比,为建筑抗震设防决策提出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将实验室人工合成天然气水合物与高岭土混合制成岩心样以模拟海底含水合物沉积层,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对不同高岭土体积含量的含水合物沉积物进行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地发展,针对于新时期的建设者而言,无论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管理的加强,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若想将这
<正> 诉讼理论界对证明责任的概念至今存在不同的理解,因而对证明责任的分担也持不同意见。争议焦点之一是:人民法院是否负有证明责任。明确这一问题,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
<正>作为跨越粤港澳三地,涉及不同法律、经济、制度经济体的大型系统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开创性的咨询评估工作为大型工程可研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作为连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西方现代性,在推动经济进步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无形中导致了两种各自不同但又相依存的后果:即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和主流意识形态调控力的弱化。一些人在争
广西日报编辑部今年开始实行“一、二、九”制度。从总编辑到每个编辑、记者,一年中有一个月脱产学习业务,两个月外出进行调查研究,九个月坚持日常工作。学习业务,采取分散
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潜力医师团队是医院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文章介绍了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推行潜力医师培养模式,建立较为完善的医院人
<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称作《1933年银行法》。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美国立法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该法案禁止银行包销和经营公司证券,
<正>冷战以后,美国—印尼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反反复复。其原因非常复杂,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的东南亚战略①。冷战结束初期,由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行"选
<正>德化县城镇化的稳步发展得益于解决了人的城镇化问题,但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倾向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进城。在我国这样一个有2000多个县的国家,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