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公司内部资源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与外界合作,以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来改善技术创新。例如,比亚迪与美国混合动力公司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英特尔宣布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再次联手组建了一家技术合资企业。这些公司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关系形成的整体结构构成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然而研究发现这种协作创新并非总是有效,资源在技术创新协作研发网络中并不总是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协作研发网络中企业的网络关系和网络位置等网络结构特征会影响网络资源的配置,形成公司对资源,知识和信息的访问之间的差异,这反过来又会导致创新绩效的差异。协作研发网络的结构特征是影响企业技术协作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学者都从网络结构的特征入手研究与企业创新间的关系,但是关于协作研发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间的关系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创新模式入手,将企业创新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由于企业对现有知识和技术的依赖程度不同,其创新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以追求自主性成果为主的探索式创新和对现有知识进行改进为主的利用式创新(以下称二元式创新),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模型划分为入口,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协作的过程来看,知识流动伴随着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的全过程,它是各方通过知识的创新主体获取,转移,应用和反馈促进了知识的共享,流动和创造。知识流动可以发挥知识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其作用直接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试图将协作研发网络结构、知识流动与企业创新整合到同一研究框架中,分析知识流动在协作研发网络结构与企业二元式创新中的调节作用。
基于网络结构的数量和质量维度,选取网络结构的两个特征变量:联结强度和中心度,研究知识流动对协作研发网络结构与企业二元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下载2010-2017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专利数据,识别合作关系,构建基于企业间联合专利申请行为的合作研发网络,并用回归模型检验了假设。
结果表明,网络联结强度对利用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作用;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说明利用式创新对联结强度的反应不敏感,利用式创新的提高大多依赖对企业自身现有技术的再次加工、提炼,对于和外界产生的交流频率不敏感,处于网络中的有利地位可以促进利用式创新的提高,而对于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而言,企业在协作研发网络中的联结强度和中心度都要适“度”,并不是水平越高越好,水平过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限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知识流动正向调节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知识流动能够加强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与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说明加强网络内外的知识流动,在适度的联结强度和中心度的协作研发网络中,快速的知识流动可以积极的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此,文章给出了实践建议,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从协作的过程来看,知识流动伴随着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的全过程,它是各方通过知识的创新主体获取,转移,应用和反馈促进了知识的共享,流动和创造。知识流动可以发挥知识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其作用直接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试图将协作研发网络结构、知识流动与企业创新整合到同一研究框架中,分析知识流动在协作研发网络结构与企业二元式创新中的调节作用。
基于网络结构的数量和质量维度,选取网络结构的两个特征变量:联结强度和中心度,研究知识流动对协作研发网络结构与企业二元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下载2010-2017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专利数据,识别合作关系,构建基于企业间联合专利申请行为的合作研发网络,并用回归模型检验了假设。
结果表明,网络联结强度对利用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作用;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说明利用式创新对联结强度的反应不敏感,利用式创新的提高大多依赖对企业自身现有技术的再次加工、提炼,对于和外界产生的交流频率不敏感,处于网络中的有利地位可以促进利用式创新的提高,而对于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而言,企业在协作研发网络中的联结强度和中心度都要适“度”,并不是水平越高越好,水平过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限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知识流动正向调节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知识流动能够加强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与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说明加强网络内外的知识流动,在适度的联结强度和中心度的协作研发网络中,快速的知识流动可以积极的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此,文章给出了实践建议,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