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媒介传播的重心逐渐开始转移,其传播内容逐渐由情节转向奇观,传播方式则是由线性传播转为块状传播,并逐步由叙事转向景观。媒介地理学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媒介地理学起源于西方的文化地理学,它是介于媒介学和地理学两种学科之间的新兴边缘化学科,媒介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包括人与媒介、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互动规律。同一般媒介学理论相比,媒介地理学的侧重点是将媒介现象尤其是媒介传播特点置于特定社会和地理环境中进行考察和分析。它不仅关注地理环境对媒介形态、内容以及媒介传播符号的影响,也关注媒介传播对于社会环境、地理景观、地理样本的构建。通过媒介的想象和构造,一个真实的地理空间呈现在受众面前,因而现代社会的受众绝大部分是生活在媒介构建的地理空间内,受众的地理观念绝大部分来自媒介的呈现,而非实地考察验证。媒介地理学的核心要素包括时间、空间、地方、景观和尺度五个方面。受众所理解和面对的“意义地图”或是“想象地理”,就是媒介传播所呈现出来的“媒介地理”,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合理利用地理因素,可以扩大地方媒介的影响力,并且对促进区域媒介生产和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过分夸大媒介地理的作用,一味追求区域性传播,就容易导致地域歧视或是狭隘地方主义等消极后果,因而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对媒介地理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本文以媒介地理学的视角,选取《济南时报》“历下亭”副刊作为分析案例。以2008年至2014年的副刊文本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纵向分析,主要采取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和统计,从《济南时报》“历下亭”副刊的内容和形式出发,探讨“历下亭”副刊与济南城市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报纸副刊对城市地理要素的呈现、报纸副刊对城市景观的重塑和再建构以及城市地理环境对报纸副刊内容和风格定位的影响,分析城市地理环境与报纸副刊、受众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样本研究中,以“历下亭”副刊的地理要素设置为核心研究报纸媒介与城市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报纸副刊的“意境地图”呈现方式,是本文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