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遂和狼毒同为大戟属植物,均为常用有毒中药材,祖国医学两千多年的用药经验已为这两种药材的开发、运用奠定了宝贵的基础.这两种药材都含有不同结构类型的二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多具有高氧化度和酯化度,活性多较强,是筛选外源性NGF诱导剂等活性和进行结构改造的良好侯选化合物.因此,对这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重点是二萜(内)酯类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发现新结构的天然产物和新的有效成分,寻找新药.甘遂是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S.B.Ho)的块根,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宁夏、四川等省(自治区),为常用毒性中药材之一.从甘遂根(药用部位)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22个化合物(其中二萜类成分16个,包括7个麻风树烷型二萜、8个巨大戟烷型二萜、1个松香烷型二萜),通过化学和波谱学方法(UV,HI,HRMS,MS,<,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HMBC,NOESY)鉴定出其中的18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7个麻风树烷型二萜(GS-1~7)、6个巨大戟烷型二萜(GS-8~13),以及阿魏酸二十八酯(octacosyl ferulate,GS-14)、东莨菪亭(scopoletin,GS-15)、大戟醇(euphol,GS-16)、β-谷甾醇(β-sitosterol,GS-17)和β-谷甾醇-3-O-6-硬脂酰葡萄糖苷(sitosterol-3-O-6-stearoyl-β-D-glucopyranoside,GS-18).其中化合物GS-1、GS-3、GS-4、GS-5、GS-6、GS-8和GS-9为新化合物,化合物GS-14、GS-15和GS-18为首次从甘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GS-2的结构为首次修订.利用二维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对以上全部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NMR信号归属和相对构型的推定.首次观察到因环氧麻风树烷型二萜大环部分自身的骨架柔韧性引起的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不同溶剂下的构象变化而导致的NMR信号变化,并以变温NMR实验方式初步进行了的GS-4的动态构象分析.狼毒大戟系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riana Steud.)的干燥根,又名东北狼毒、猫眼花根、狼毒、东北狼毒等,主要产于辽宁、吉林等东北地区,自然蕴藏量较为丰富.狼毒大戟为目前常用的"狼毒"商品药材中的主要一种,民间和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其中所含的Jolkinolide类松香烷型二萜多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等,开发和应用前景良好.从狼毒大戟根(药用部位)中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包括6个松香烷型二萜、1个巴豆烷型二萜、1个简单香豆素、2个蒽醌、1个三萜、1个甾醇苷、1个苯乙酮类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四个松香烷型二萜分别为jolkinolideA(LD-1)、jolkinolideB(LD-2)、17-hydroxyjolkinolideA(LD-3)、17-hydroxyjolkinolideB(LD-4),并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它们的核磁归属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