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国家和人民时刻关注的热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超越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51.27%,标志着中国由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然而,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引发了诸如空间分布不合理、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党在召开十八大会议中提出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针对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宏观背景下,提出对其进行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强调通过改善区域内城镇等级、功能、规模上的差异,辐射带动区域城镇网络整体均衡发展,对解决河北省城镇问题,建设新型城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提出对河北省进行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静态目标和动态目标。其中,静态目标是为了实现河北省城镇布局的合理;动态目标是为了促进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协同发展,实现城镇空间结构高度协调。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分为三步:首先,采用SPSS对河北省143个城镇实力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建立城镇等级体系;其次,在城镇等级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经济隶属度和中心城市可达性归属指标进行城市组群划分,并使用ArcGIS软件对划分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最后,根据河北省现有交通网络,确定城市组群发展轴线。前两步是为了实现静态优化目标,通过确定城市组群发展轴线,提高各级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实现动态优化目标,为河北省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目标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