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宽带无线自组网多信道MAC协议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允许移动用户在陆地上随时随地访问各种数据服务,由于海上地理特征的特殊性,因此为海事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通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传统的海上通信系统主要使用高频和甚高频进行通信,其传输速率较低,通信质量较差,覆盖范围有限。考虑到海事数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支持高数据速率、扩展通信覆盖范围的海上通信。本文在研究海上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海上宽带无线自组网,针对当前海上船舶数量增加,船舶之间通信业务量的增多,提出将无线自组网中的多信道技术应用到海上宽带无线通信,并且针对该网络设计了一种分布式的基于时分多址的海上宽带无线自组网多信道MAC协议(Dynamic TDMA-based multi-channel assignment MAC protocol,DTMAC)。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首先总结了海上宽带无线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括了海上无线宽带技术的特点,对现存的海上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归纳总结。接着介绍了无线自组网中多信道MAC协议的研究现状,从而为新协议的设计奠定基础。(2)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自组织时分多址接入协议(Self-organiz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OTDMA)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 SOTDMA协议的时隙选择算法以及时隙预约冲突率,并对时隙预约冲突率的理论分析模型进行了研究。利用NS2仿真软件对SOTDMA协议进行了仿真实现,实现了传输时隙的自组织预约以及船舶之间自组织通信的功能,并将时隙预约冲突率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报文报告率和网络中船舶数量对时隙预约冲突率的影响。(3)提出了一种海上宽带无线自组网多信道MAC协议(DTMAC),该协议将可用带宽资源划分为一个控制信道和多个数据信道,控制信道上用于传输船舶安全相关的信息、紧急求助信息以及多信道分配的协商信息,数据信道上传输互联网业务信息。其中控制信道上使用基于时分多址的信道接入机制,为网络中每艘船舶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隙。并对控制信道上时隙分配协议建立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数学模型,分析成功获得发送时隙的船舶数量与一帧中的时隙总数以及网络中船舶数量的关系。接着将DTMAC协议在NS2中进行仿真实现。随后比较DTMAC协议和SOTDMA协议在传输安全信息时网络性能。最后评估了 DTMAC协议多个数据信道分配机制的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海上通信时网络的吞吐量。
其他文献
在变化环境下,流域水热平衡动态变化十分复杂,且与下垫面因素间的反馈机制尚未解决。因此,研究流域的水热平衡动态变化及其与下垫面因子的互馈关系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
宋以前,蕲黄州文化发展缓慢,宋以后,蕲黄州文化加速发展。宋代蕲黄州产生众多科举人才,其中的进士群体在历史上取得一定成就并产生影响。本文主要运用历史文献解读法、数据统
近年来,二维层状材料在光电子领域的研究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高质量低缺陷密度的紫外发光量子点材料在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激光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今
蚕丝纤维被誉为纤维皇后,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生物亲和性、可降解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传统的水浴法对蚕丝纤维进行脱胶、漂白等工艺加工存在着处理时间过长、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和化肥的大范围的过量施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已成为影响世界农业经济、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更安全有效
潘龙吟从事戏剧艺术工作数十余年,在演、编、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戏剧万州现象”的发生、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对潘龙吟戏剧进行分析探索,从戏剧家个人及其成就入手,关注万州戏剧艺术文化。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文选题缘由、研究现状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对潘龙吟戏剧观念展开阐述。第三部分从宏观视野出发,就潘龙吟戏剧特色进行探索。第四部分以大型原创方言话剧《薪火》为例,对
稀土离子(Re3+)掺杂的上转换发光(UCL)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和化学特性。近年来,具有良好物化稳定性,低毒性,高发光效率等优点的硫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在近红外
科技创新能力高低是国际舞台上话语权的重要参考指标,我国要想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就要重视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研发活动为企业创新提供力量,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带动经济的增
复杂网络经过多年研究逐渐发展成熟,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与众多领域相结合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多种非线性时间序列到复杂网络转换算法的提出,复杂网络理论为非线性时间序
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范围,选取26个地级市2010-2017年间457436条发明授权专利记录作为原始数据,运用双峰网络模型从密度和质量两个角度测度技术创新浓度,使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刻画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影响技术创新浓度的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的技术创新浓度经历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过程,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2)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