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政治思想浅析——以抗战时期为中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ouyaozh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钧儒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法学家、民主人士,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新中国成立前,他经历过清末、北洋军阀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三个时期,这也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使中国繁荣富强的愿望,他不懈地追求真理,最终从一个封建文人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该文通过分析他的家世背景、所受的教育以及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力图以抗战时期为中心对他的政治思想作一个初步的研究.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第一部分:沈钧儒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首先,他自幼受到传统的封建教育.在维新思潮影响下,他从封建思想束缚中摆脱出来.留学日本使他系统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政治理念.其次,清末宪政运动的失败使他转向革命,并接受了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他认识到中国政治的根本在于民众的意志.最后,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沈钧儒,他认识到要完成抗战救亡的历史任务,只有依靠各阶层的力量.在抗战救国的过程中,他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成为共产党的忠实朋友.第二部分:抗战时期沈钧儒的政治思想.他的民主政治主张是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抗战建国.首先,沈钧儒论述了在抗战时期实施宪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其次,结合到中国的实际,沈钧儒从民意机关、民权、党派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的民主政治.最后,沈钧儒提出了如何开展民主政治:开展民主政治的原则,实施民主政治应注意的问题.沈钧儒一方面在报刊上宣传民主,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积极争取人民的民主权利.他的一言一行都激励着许多青年追求进步.沈钧儒的政治思想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值得我们深思.
其他文献
美国城市的发展不断经历着空间结构的巨大变革,其中以郊区的发展极为突出,“郊区已成为美国最典型的空间成就”.“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郊区化国家”,美国郊区的演变具有典型意
近代中国地方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旧中国金融业的超前发展和地方政府力量迅速上升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