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解决此类办法的主要途径。同时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产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成为不少国家的支柱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在2010年将环保产业定为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大力扶持。自1992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环保产业工作会议以来,环境标准的制定、环保法规的颁布,制度机制的完善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税收、补贴、融资、出口等产业政策也对环保产业大力支持。近二十年环保产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环保产业因具有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政府依赖性。近几年,国家为了调整产业格局,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实现科学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而将环保产业纳入发展规划。相应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不仅在中央,也在各地方被研究和实施。而从规划中不难看出,产业规模的形成,重点企业的扶持,特定技术的选择是其重要内容。规划中体现了政府试图通过自身判断,来影响市场发展的意图。相对于较多文献关于政府可制定哪些政策来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政府实施的具体政策本身的合理性也值得思考。本文从此入手,对规划中关于企业规模,企业数量目标设定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从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考虑,本文的数据选用中国上市公司中环保产业类公司2013年年报。筛选出48个符合条件环保上市公司,27个环保类生产活动作为测算单位。运用DEA分析法依次以固定资产净值、员工总数、营业总成本作为投入项,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作为产出项和将原材料和折旧作为总资本投入,将能源、运输和服务成本归为制造费用投入,将环保销售收入和毛利润作为产出项进行测算。得到无论是规模效率、技术效率、还是研发投入强度,大规模的环保企业都不占优势。环保企业间的效率的差异更多的反映在了技术研发、管理投入选择的不同。以及不同行业间盈利能力的的不同。环保上市企业会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发展方向,并不需要政府的指引。同时政府的一些行为如地方保护、扶大限小、政策的不稳定等问题会阻碍环保企业健康发展。之后,经过Zipf定律的检验可得,规划中对于大企业的数目的设定也偏多。但从企业的规模及数量看,帕累托指数接近1,说明上市环保企业间具有较好的竞争性。在《“十二五”全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于企业规模,数量并没有过多具体的要求。这些目标设定多出现于地方产业规划中。而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相对于促进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财税收入、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竞争力和地位的提高更易成为政府目标设定的出发点。而企业规模的横向比较和简单推演,以及环保产业这样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赶超领先者的“干中学”的特点成为了政府制定较高目标的依据。但一味扶持培育大型企业、进行集群式发展、发展重点企业、重点技术等产业规划,在鼓励企业准入和给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同时,也可能产生单纯追求产值使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即使这些政策可能在一段时间促进着经济的增长。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若环保产品市场发展滞后,企业资金可能流出环保行业,不利于国家产业规划总体设计。钢铁、汽车、光伏等产业都曾面临过这些问题。因此本文认为,今后政府在进行环保产业规划的制定时应谨慎设定目标,防止为完成任务而速成一批大而不强的企业,最终形成投资过度和资源配置扭曲等不利局面。并提出,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时,应从增加政策灵活性,扩大市场容量,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形成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并不拥有判断市场前景、选择技术和资源合理配置的能力甚至动机。因此应将企业规模,技术应用,行业进入等一系列选择权交由企业来决定。逐步将政府的定位,从管理型转为服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