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持殷计划最早来源于美国。自1976年实施以来,西方国家就将其作为一种产权激励的制度。它的理论根源是美国律师路易斯·凯尔索(Louis Kelso)1958年提出的扩大资本所有权的思想,即企业员工在获得劳动收入的同时,还应该享有资本收入的权利。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使员工持有所在公司的股票,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捆绑在一起,以此达到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目的。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推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14年正式出台《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尚未发展成熟,因此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员工持股计划的研究情况,同时对相关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总结了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流程。接着,分析了上市公司对证监会推出的《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响应情况,研究了实施计划的公司的特征及其计划本身的特点。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以286家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披露的市场反应。并且,研究了股票来源、高管认购比例和公司性质对股价反应的影响。之后,考察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对计划实施前后的财务指标进行了检验,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员工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员工持股人数、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员工持股计划总体上得到了市场的正面响应,非公开发行认购比二级市场购买对股价更能产生助推作用,市场反应在高管认购比例高时也更为积极,国有企业公布员工持殷计划带来的股价正面效应弱于民营企业。从绩效影响的角度来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可以给企业带来正面的绩效影响,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越高、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绩效影响越积极。而员工持股人数越多,绩效影响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