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后现代主义给整个精神世界带来了类似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它使人们重估一切价值,另辟蹊径。作为精神世界开发者的教育活动毫无例外地受到了“洗礼”。后现代主义思想将现代主义宣扬并构筑起的教育价值理念的矛盾全部兜了出来,教育价值取向的“全权代表”——教育目的更是被鞭挞的“体无完肤”。 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揭示了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种种弊端,诸如形而上学的脆弱性,教育中的霸权和暴力,内在价值的失落,二元论的思维模式的危机与危害,科学理性主义的充斥,抽象人性论对人的压制,逻辑话语的权威与僵化,教育目的社会理想的幻灭等。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主张:重视人的不确定性,反对对人的各种形式的预设;消解中心与边缘的界限,主张两者之间对话;重视差异个性多元而非本质权威一元;重过程而非结果,重生成而非预成;反人类中心,建立大的宇宙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社会民众而非民族精英;重自由主动而非规范受动。后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意义在于对现实个体的人文关切,在于成就个人的特殊的本性与意义。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反对现代教育目的太多的“给定”的东西,反对现代教育目的大一统的局面对人的异质性的压迫。它增强了现代教育目的自身的批判反思意识。 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启示在于使我们以“另类”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的及其研究。一个具有普遍的永恒、凝固的本质观念的人已经不再存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明人是在不断的创造性的活动中建构自身的特殊性,成为自己的。克服传统教育目的建构的本质主义、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我们在教育目的建构中,不应从某个教育理想出发而建立另外一个教育理想,应当揭示现存教育目的中存在的多元价值冲突与对抗,结合整个教育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始终关注人的特殊性,过程性和人的创造性的活动;摆脱本质主义的纠缠,将人从形形色色的人性论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统合起来,还人以本来面目,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最终统合在每一个个体的特殊、丰富的生活之中,通过每个个体的知、情、意、行的变化表现出来。教育目的在于成就特殊人和完善特殊个性,在于培养过好自己特殊生活的而非服从某种规格的人。 后现代主义“毁誉交加”的名声昭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才是正确对待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出路与方法。 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后现代主义教育研究的分析,该部分从量与质两方面分析我国后现代主义教育研究的现状,并提出几点认识。第二部分介绍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哲学依据—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的‘后”的内涵,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论述,得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第三部分解构与建构—一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意义,着重论述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消解,并得出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大致主张。第四部分人的终结和教育目的—一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启示,详细论证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去分析教育目的对我们建构教育目的的意义。最后一部分客观的评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