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以经济激励手段为进路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者责任延伸应当根据其目的进行界定,为了减少环境的影响,生产者的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生态设计和再生原料使用责任、清洁生产责任和废弃产品回收利用和处置责任。利用生产者责任延伸这项政策原则,实现了将与产品有关的环境负外部性内部化;也实现了废弃物管理方面政府责任向生产者责任的转移,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责任的重新配置。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设计上应包括行政强制与经济激励相结合的综合性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理论研究上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为对生产者应当承担的强制责任内容进行合理的确定,试图通过命令和控制式的行政强制手段对生产者的行为作出规制。但根据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现状,“一刀切”式的行政强制手段存在局限,现实中缺乏落实,难以达到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整合的效果,也难以为生产者进行产品设计改变提供激励。而经济激励手段能够改变生产者行为时的成本效益情况,让生产者主动承担延伸责任,并且有利于回收处理市场的培育。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主要经济激励手段有财政补贴、预付处置费和环境押金制度,在我国已有不同程度的应用。由于目前在立法上没有以激励生产者承担延伸责任为目的进行规定,已有的相关立法存在分散、欠缺等问题。而在目前各产品领域的试点实践中,出现了经济激励手段实施效果差,与行政强制手段不协调的问题。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经济激励手段的完善,应当基于其与行政强制手段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激励生产者承担延伸责任,尤其是源头的产品生态设计改进责任的承担为目标,完善关键的回收利用责任承担,对我国的财政补贴、预付处置费和环境押金制度进行具体的补充和完善。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由此带来的资源环境困境成为约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和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因此分析我国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关键。  本文根据创新驱动理论,构建绿色发展效率指标体系,将传统资源要素投入下的绿色发展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学位
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知行命题的观点和理论,形成了习近平知行观。习近平知行观对于扭转社会中各类知行脱节的现象,引领国家的建设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习近平知行观展开研究,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课题和工作。  首先,习近平知行观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思想渊源。在理论渊源上,习近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想精髓,也吸收了中国传统知
学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中心实现了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顺利转移。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党领导下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大体上呈现出“发展——调整——再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多次出现发展过热引发的经济波动,一定时期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经济发展
学位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陈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关键人物,对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他的计划与市场思想,既能增强我们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认识,进而坚定“四个自信”,也对我们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
学位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身处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维埃俄国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列宁既是实践上的开创者,也是理论上的先锋。他立足现实,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并存与共处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巩固和推进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本文对列宁“两制”关系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给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提供借鉴
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基础上,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实际及其城乡对立的矛盾问题,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城乡对立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主张通过消灭城乡对立的根源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以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这些科学理论不仅闪耀着不可磨灭的理论价值和真理光辉,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解决当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建设已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现实任务,也是在经济活动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具体丰富与补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西方学者韦伯通过天职观突出了敬业精神在资本主义活动中的价值、熊彼特提出了著名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倡导企业家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得人类成为最大的风险制造者。人类社会已经形成风险社会,为了谋取永续发展,就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风险预防理念应运而生。在风险社会中,环境风险尤其突出,国际环境法需要作出积极的应对,以义务为本位,以有害推定为前提,维护风险管理秩序。现实和理论的新发展都推动着风险预防原则的诞生。风险预防原则最开始是在国内法中孕育产生,而后进入国际法领域,在20世纪
中日两国有着漫长的友好交往的历史,也有近代因日本侵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既有无法回避的矛盾冲突,但同时又存在共同的利益。因为矛盾和利益共存,中日关系在国际关系中一直被视为较为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历史遗留问题、钓鱼岛等领土争端、对抗性的联盟因素,还包括日本不同政党执政期间对华政策的差异,这都增加了中日两国关系不稳定的因素。中日关系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的稳定和发展,也牵动着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神经。由
学位
公共政策是可由法院主动启动撤销或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抗辩事由,在仲裁裁决司法审查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各国保护公共利益的安全阀。本文通过对现有司法审查实例的整理与归纳,探究对于涉及公共利益保护范围更广的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公共政策在其司法审查过程中的表现与适用,并根据国际投资仲裁的独特性,提出公共政策司法审查标准的“去商事化”。  根据内容的不同,本文将公共政策分为程序性公共政策与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