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中声弹性效应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绞线作为核心受力构件大量运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如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斜拉桥拉索、拱桥吊杆等.一方面,长期服役状态下锚固钢绞线发生蠕变、松弛致使钢绞线应力水平严重退化.另一方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的温升温降、收缩徐变均会导致预应力发生变化.长期运营后预应力钢绞线一定程度上遭受腐蚀、荷载冲击,剩余拉力下降,致使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跨中下挠过大、梁身开裂,严重时威胁桥梁安全,结构耐久性、安全性和承载能力严重退化。
  为了结合超声导波技术与声弹性相关理论开展钢绞线工作应力的无损检测,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超声导波在不同应力钢绞线中的传播特性这一关键问题。根据固体声弹性理论,研究超声导波L(0,1)模态波速随钢绞线张拉力的变化规律,为开展钢绞线工作应力的无损检测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超声导波在高强钢丝和钢绞线中传播的数值模拟。基于瞬态动力学建立起三维几何模型,详细介绍了模型参数的设置、单元网格的划分、激励荷载的设置。通过节点的加速度、位移时程信号,传播的应力云图直观的观察到超声导波在高强钢丝和钢绞线中的传播规律。超声导波的数值模拟为后续声弹性效应的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2)结合超声导波,基于等效弹性法对高强钢丝和钢绞线中的声弹性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体波的声弹性公式将不同应力下的二阶弹性常数和密度换算成等效二阶弹性常数和等效密度,在进行超声导波的模拟,根据不同等效应力下节点的加速度时程信号分析群速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不同等效应力下钢绞线中导波模态在频率-波数域中的变化规律,间接得到相速度随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
  (3)对钢绞线张拉力作用下的接触作用进行了精细的分析,模拟真实拉力作用下,超声导波的传播规律。拉力作用下,钢绞线接触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导波模态在频率-波数云图中发生显著变化。频率-波数云图在200kHz和600kHz频率附近出现了模态上的分叉,模态分叉程度随着应力的增大并未发生剧烈的改变,而从能量角度分析,随着应力的增大,频率-波数云图颜色逐渐变浅,能量下降。
  (4)进行了钢绞线张拉实验与超声导波实验,分别激励100kHz,200kHz,300kHz频率的信号,分析导波首波波速随拉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导波飞行时间随张拉力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即随着张拉力的增大首波波速下降,不同频率的导波信号飞行时间随张拉力变化都具有相似的规律。对2根钢绞线的实验曲线进行直线拟合,拟合直线的确定系数R2都不小于0.8504,说明线性规律强。加卸载过程飞行时间随张拉力变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卸载后钢绞线残余应力的影响所致。
  (5)实验中钢绞线张拉力越大,伸长量也越大,伸长量导致导波飞行时间的变化占总变化量最小为16.5%,因此实验中不能忽略伸长量的影响,但不影响导波飞行时间随张拉力的的变化趋势。导波首波波速随着频率的增大而下降,具有类似于钢丝中导波的频散特性。对比钢绞线有限元与实验结果,该实验验证了钢绞线中的声弹性效应。
其他文献
补体系统是古老的防御系统,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经典途径、旁路途径或是凝集素途径的补体分子活化,均可通过补体的末端效应序列组装成膜攻击复合体(MAC),MAC为中空的C9聚合体,含有MACPF结构域,其插入病原体的脂质双层膜,造成病原体死亡,这是机体防御机制中最有效的一环。至今为止,七鳃鳗中未有类似高等脊椎动物C9同源分子的报道。因此,本论文基于雷氏七鳃鳗基因组数据鉴定含有MACPF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单细胞绿藻,当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其生长时,细胞可通过积累虾青素抵御不良环境。虾青素,又称虾红素,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的萜类物质,可广泛应于日常生活中,比如:食品,饲料,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商品染色等领域中。由于雨生红球藻是获取天然生产虾青素的优良材料,所以雨生红球藻备受广大探究虾青素制备的学者以及各生产
七鳃鳗作为最古老的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进化的模式动物。近些年有关七鳃鳗免疫系统、进化发育学等领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日本七鳃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灿烂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后的日本七鳃鳗白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其抗菌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基因和相关通路,为揭示日本七鳃鳗在弧菌胁迫下的免疫应答过程和抗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高通量测
七鳃鳗属于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代表,素有“活化石”之称。众多学者认为七鳃鳗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器官分化、分子进化及适应性免疫起源研究的重要模型。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七鳃鳗为神经嵴、外胚层的基板以及有颌类脊椎动物重要特性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是研究脊椎动物进化和发育的动物模型。七鳃鳗基因组中存在一些与人类神经障碍有关的基因,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和脊髓损伤,这意味着七鳃鳗可
学位
弦支穹顶作为一种新型复合空间结构形式,因结构效能高、施工方便而在大跨空间结构中应用广泛,但张拉环索时不可避免存在预应力摩擦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承载性能,甚至威胁结构的安全性。论文针对弦支穹顶结构索撑节点处的摩擦系数随机变化特征,基于概率统计学,从摩擦系数的取值方法,随机摩擦在结构整体中的精确模拟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具体影响规律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基于弹塑性力学和有限元理
学位
高低塔斜拉桥通常是由于通航及地形等边界条件的限制而采用的适应性桥型方案。当斜拉桥采用墩、塔、梁刚结构造时,形成固结体系斜拉桥,有利于悬臂施工的优势,但在地震动作用下,该桥型上部结构水平力直接传递至下塔柱使其弯、剪受力,因此需注重抗震设计,加强构造措施。故本文以重庆水土嘉陵江大桥为工程依托,针对其在不同影响参数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针对高低塔斜拉桥具有非对称性
地铁具有运量大、便捷、污染少的特点,并且运营过程中准时快速,因此逐渐成为政府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城市地铁施工过程中,地铁车站往往具有断面大,浅埋,施工难度大,施工力学性能复杂,施工周期长的特点。本文以重庆地铁9号线五里店地铁车站为依托工程,总结了地铁车站常用工法的特点,并结合设计采用的双侧壁导坑法,分析设计参数对施工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双侧壁导坑法快速施工工法,并对其施工参数
学位
在城市现代化公路桥梁的建设项目中,出现了梁拱组合连续刚构桥这一新兴桥型。其主要思路是对箱梁根部腹板进行挖空,使上弦主梁趋于梁结构受力,下弦主梁趋于拱结构受力。该桥型形式美观,结构轻盈,有望克服常规连续刚构桥的下挠和开裂问题,增强桥梁的跨越能力。故本文以重庆礼嘉大桥为依托背景工程,针对梁拱组合刚构桥结构设计和受力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参数的研究:  (1)依托背景工程,利用Midas/Ci
随着交通不断发达,越来越多的桥梁是为了跨越铁路、高速路和城市道路而修建,而顶推施工法正好具备不影响桥下通行、受场地限制影响小等优点,所以顶推施工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大多数学者对于桥梁顶推施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较小跨径的等截面梁桥中,对大跨径变截面梁桥的顶推研究较少。近几年,顶推施工也逐渐出现在大跨径变截面梁桥的修建中,针对目前该类桥梁顶推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临时墩水平推力较
大量的研究表明桩土相互作用对桥梁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都有较大影响,因此不可忽略其影响,但不同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差异有多大、采用一些简化的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会引起多大的计算误差等一些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还需要注意的是桩土相互作用模型不仅对全桥地震响应有重要影响,更对桩本身的地震响应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这些问题,通过比较不同桩土相互作用模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