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用,评价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就诊于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25例。根据患者使用支抗的情况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A组)13人、传统支抗组(B组)12人。两组患者均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使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其中,A组在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间隔处植入自攻式微螺钉种植体,一步法内收前牙。B组的四颗第二磨牙增加粘接MBT颊面管,并配合使用传统支抗方法内收前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比较颌骨(SNA角、SNB角、ANB角、GoGn-SN角、OP-SN角);牙齿(U1-NA距、U1-SN角、U1-facial plane距、U6-Ptm距、U1-Apg距);软组织(上唇突度、下唇突度、Upper lip E-plane、 Lower lip E-plane、Z角)的改变,数值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颌骨的改变:A、B组矫治前后SNA角、ANB角都轻微减小,GoGn-SN角、OP-SN角都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A组治疗前后SNA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OP-SN角增大了3.41°,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牙齿的改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除U6-Ptm距发生了不期望的前移外,其余测量项目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其中U1-NA距、U1-facial plane距、U1-APg距的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比较只U1-APg距有统计学意义。B组U6-Ptm距增大了3.27mm,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软组织的改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唇突度都有明显减小,而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组上、下唇突度的减小更明显;组间差异比较Z角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组疗程较传统支抗组缩短(p<0.05)。结论:(1)使用两种支抗方法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均能使患者上颌切牙突度、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而颌骨改变不明显。(2)微种植体支抗组获得更显著的上颌切牙内收、上下唇突度减小的改变,并可以缩短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