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日益短缺,我国制造型企业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开始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精益生产方式对作业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国一些企业虽然推行了精益生产方式,但其实际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人工作业。精益生产方式如果推行的不合理,则可能会使得作业者更加容易作业疲劳,进而影响作业效率、降低作业者个人绩效、危害作业者身心健康,最终给企业和作业者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全面发掘精益生产方式下作业疲劳与个人绩效的关系并探讨作业疲劳影响因素有利于企业更加有效地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本研究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阐述了精益生产、作业疲劳和个人绩效的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以《自觉症状调查量表》、《疲劳部位调查量表》、《蓄积性疲劳症候调查量表》、《个人绩效量表》和《疲劳诱因评价量表》为研究工具,以江苏省无锡市五家精益生产型企业中的300名精益生产部门的一线作业者和100名普通部门的一线作业者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用SPSS 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对比分析精益部门一线作业者和普通部门一线作业者的自觉症状、疲劳部位、蓄积性疲劳状况,发现目标企业精益部门的一线作业者自觉疲劳症状和疲劳蓄积性较为严重,且疲劳部位分布较为广泛。再次,在前文理论基础上,构建基于精益生产方式下疲劳诱因、作业疲劳、个人绩效相互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运用AMOS 21.0对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经分析可知:⑴疲劳诱因(作业姿势、用力负荷、作业难度和心理负荷)对作业疲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⑵身体疲劳对作业者的关系绩效、任务绩效、创新绩效和学习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⑶精神疲劳对作业者的任务绩效、创新绩效和学习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关系绩效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⑷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对作业者个人绩效的不同维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最后,综合研究成果,针对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容易引发作业者作业疲劳的相关因素以及作业疲劳和个人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人因工程学视角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