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在于通过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营造更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开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点,将以先行先试的模式积累可推广复制的改革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在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被首次提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在于通过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营造更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开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点,将以先行先试的模式积累可推广复制的改革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在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被首次提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是在特定的国内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回顾中国对外贸易近20年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凭借自身“人口红利”优势积极融入到全球经济中,一跃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全球经济陷入了萎靡,在国际争端频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确定性背景下全球经济恢复缓慢,中国在金融危机后推出4万亿支出抵御外部风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国内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产业结构急需转型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中国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持续进行深化改革,而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中国政府在面对国内国际经济新形势下做出的战略性举措,旨在建立中国开放经济新体系,寻求对外开放新窗口。自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数量从1个增加到4个,再增加到11个,截止到2020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数量已达到18个。不断增加的自贸区数量,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前期成立的自贸区已经取得了实际的成效,在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距离首批上海自贸区成立已有7年,自贸区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多功能的经济特区,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自贸区成立多年来,对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是否产生了带动作用,自贸区试行的多项政策是否产生了预期效果,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基于自贸区战略对地区贸易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文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围绕贸易、行政监管、投资、创新要素四个方面探究自贸区对于地区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一是贸易便利化对地区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地区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三是外商投资便利化对地区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四是创新要素聚集对地区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其次对自贸区所在省市及部分周边省份2001-2018年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采用2001—2018年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自贸区的设立对所在省市和周边省市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的设立显著带动了自贸区所在省市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且在分别考察进口和出口后可以看到,自贸区的设立对所在省市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除此之外,本文以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为例,检验了自贸区设立对周边省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自贸区对周边省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江苏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的成立对各自周边省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本文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结论,结合自贸区设立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文章最后分别从自贸区政府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自贸区更好的带动地区贸易高水平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同时为后期成立的自贸区提供发展经验,帮助其提高自身开放水平,更好的发挥带动作用。对于自贸区政府而言,建议持续提高区内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升外商投资管理水平,吸引创新要素聚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建议积极对接配合自贸区政策,利用自贸区成立的“窗口优势”带动当地经济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李伯安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开拓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即博采众长、西为中用。他在借鉴传统人物画的基础上,融合西方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对水墨语言进行创新使其适宜于表现重大题材。李伯安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题材系列,即太行系列和青藏高原系列,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以青藏题材画作《走出巴颜喀拉》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李伯安先生这幅作品所表现的艺术风格特征以及分析其艺术风格形成原因,进而总结其人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同样,对于自己需求的生鲜食材新鲜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围绕农业第一产业链为基础,以缩短供应链各个节点为目地,开展以“O2O”为基础的快速生鲜供应方式。其目的是缩短供应时间和供应周期,为人们提供更加新鲜的生鲜为目的,利用通讯网络和供应商管理手段,以达到提供更加新鲜食材的最终目标。
目前,受全球性新冠疫情和区域性“蝗灾”影响,全球粮食供应形势日益严峻,提高粮食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县域尺度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来测度中国粮食生产的集聚水平,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空间回归方法,深入探讨2000-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时空演变及潜在驱动要素。在此基础上,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一步剖析我国三大典型农业区内粮食产量对潜在驱动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提出,各行各业均走上创新的行列,以推动国家和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对于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部分的商业银行来说,在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中,也起到了纽带和资金融通的作用,所以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其他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已在商业银行中有序的开展,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不断的提高其金融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推
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即,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家间的竞争,将更多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较量,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相关人才、掌握核心技术、促进产品出口,成为各国提振经济的战略方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出口种类、规模、质量、增速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额占据稳定比重,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之一;201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667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1.2%,其中85%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简称FDI)和对外贸易是参与世界经济的两种基本方式,同时也是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两种重要动力。随着中国和蒙古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区域经济。在中国政府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寻找投资机会。由于中国国内自然资源短缺,而蒙古国有异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蒙古国进行投资。而蒙古国近年来出口
在我国大城市“城市更新”的理念下,随着近年来“社区更新”实践由“物”向“人”的转变,设计师把目光转向人与场所、公共生活,不断探索着如何改善城市社区环境的研究途径。本文从今和次郎的考现学中得到启发,以日常生活作为“社区更新”的研究视角,试图抓住社区居民的生活线索,通过“采集记录-分类分析-总结”的“考现”过程,以“见微知著”的分析方式,发现居民在社区公共生活背后的空间实践与场所认同,从而论证基于“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人才已经成为了促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校大学生是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能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就业是各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优化“引才、理才、留才”的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是各地政府提升地方人才吸引力的重点工作。近几年来,各省市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的命脉,在应对“新冠肺炎”的抗击中,更为显著的表现出公立医院的关键作用。但是,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专注公立医院中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及其体系建设,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建议。在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研究不过有十几年历史,其中对于医院医学装备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也不过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卫生部会同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强劲。通过进口生产性服务,一方面能够弥补国内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大量空缺,满足制造业企业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提高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国内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提供方向支撑,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将利用2003-2017年我国制造业27